编者按:铃声响起,教室里仍然响着教师滔滔不绝的讲课声。不知从何时起,拖课似乎成了学校的“正常”现象。似乎不拖课,就完不成教学任务,就提不高教学质量。
在2008年全省教育年度工作会上,鞠维强厅长强调了“两开”、“两增”、“两减”,并把它做为我省今年教育工作的重点之一。拖课,可以说是直接违背了“两增”中“增加学生课外活动时间”的要义。文中,翁校长从拖课的危害出发,剖析其原因并寻找纠正之法。这或许能对当前的拖课顽疾注入一剂有效之针。
下课铃声响起,我们希望听到校园中畅快的笑声。
莫让拖课成习惯
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翁乾明
当前,中学“拖课”已呈现出普遍性、长期性、公开性、顽固性与默认性。拖课虽不算大事故,但同样会导致大伤害。剖析拖课现象对于提高教育品质颇有价值。
一、拖课的危害
以下仅就微观层面略举一二。
1. 影响身心健康。拖课使学生课间得不到休息,憋尿上不了厕所,到食堂吃不到热菜,
放学了要摸黑回家……这一切,都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身体健康。学生课间得不到休息,又忍着“内急”,上课必定“郁闷”,久而久之,就会引发紧张、困倦、焦虑、恐惧、失眠等心理问题。
2.降低学习效率。从动力系统看,拖课会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减弱、热情降低,从而影响学习内驱力。从认知系统看,拖课势必弱化感知力、记忆力、注意力、思维力,从而影响认知力。拖课引起学生反感、对立,抢到了时间,却留不住学生的心,何谈效率?
3.造成恶性循环。拖课时老师常有的心态,一是“你拖我也拖”。若课被延误,任课教师就会要求顺延时间上满一节课,从而就会造成新的拖课。而更多的心愿则是类比,人家可以拖课,我为什么不能拖课?二是“你多我也多”。有个误区是:多讲要拖课,拖课出成绩,所以不拖课要吃亏。于是一节压一节,拖课绵延不断。
4.影响全面发展。拖课的往往是考试科目被挤压的是非考试科目。试想,如果连国家规定的体育与健康、技术、艺术、综合实践活动,甚至人文与社会领域的课程都得不到保证,还谈得上全面发展吗?更何况,课间10分钟,对于学生社会化进程的推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5.形成消极文化。偶尔拖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拖课被校方和师生所默认。拖课一旦变成了“文化”,就仿佛成了学校的“基因”,成了学校的教学常态。于是,不拖课反而显得不正常了。
二、拖课的原因
拖课的原因很多。现仅从学校与教师两方面进行分析。
1.应试压力。不可否认,升学压力几乎成了众多校长、教师头上的金箍圈。在“应试”状态下,领导给老师下指标,教师给学生加作业,教学容量层层加码,课内时间自然不够用。于是,拖课成了教学行为急功近利的产物。而一些学校领导的短视又加剧了拖课之风。
2.管理失范。不少学校领导只关心教案是否写得规范、写了多少字,对拖课却放任自流。有的领导则把拖课理解为教师敬业、负责的表现,对拖课视而不见,甚至认为这是自己管理成功的标志。这就给师生一个信号:“拖课不算错。”于是,教师普遍缺乏“课长意识”(课的长度意识)和“课段意识”(时段划分的意识),讲到哪里算到哪里,反正拖课不算错!
3.备课不精。备课说到底就是要解决两件事:一是“所指”,二是“能指”,也就是目标与手段的问题。备课不精的老师的课堂以粗放随意为特征,往往课堂拖沓。这易导致学生分心、走神甚至“恶作剧”,教师就不得不花时间维持课堂秩序,于是拖课就在所难免了。
4.教法失当。拖课教师的课堂大致存在以下通病:一是不留余地。课堂填充太满,不分主次,预设太多,无法生成。二是不得要领。一些教师没有抓住“课眼”,即重点、难点、亮点,讲课面面俱到。三是不搭框架。教学内容未能组织成合理的逻辑框架,课堂变成零碎知识的堆砌。四是不愿千锤百炼。一些教师表达含糊、啰嗦,未能做到准确、精练。止是不懂幽默。一些教师上课没有激情,缺乏新意,少有趣味,既不会调动自我,又不会调动学生。
三、拖课的纠正
1.统一认识。消灭拖课将大大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因为教师要做到不拖课,就不得不在“度”的把握、“量”的控制、“序”的构造、“法”的选择、“时”的划分、“情”的调动等方面多动脑筋。抓教学就得从消灭拖课这样最“不起眼”而又“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部位抓起。校领导必须从文化建设的高度,遵循规律的高度审视拖课现象,要让全体老师认识到:拖课损害师生关系和同事关系,扰乱教学秩序和工作节奏,肯定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要让不拖课成为师生的共识。领导重视了,拖课问题就好解决了。
2.专项整治。在晓之以理之后,就要公之于众,要求全校师生公开承诺消灭拖课,接受监督。然而,习惯的力量是强大的,思想通了行动未必跟上。因此,有必要做专项整治:领导下班听课,组织拖课调查,公布拖课情况,让大家引起重视,并养成不拖课的好习惯。
3.加强管理。宜多用柔性管理。例如,在每间教室后墙面上挂个电子钟,并在其上醒目标记每节课的起止点;在下课前几分钟统一发出短暂柔和的信号,提醒收课;建立听课巡课制度;建立拖课道歉制度;定期做教学调查反馈。当然,也不妨把拖课情况做为年终考核内容,将教师拖课与上课迟到、提早下课一样看待。
4.建立流程。拖课教师普遍缺乏教学流程概念。实际上,教学流程可以用一个小纸片画出简图,由线条、区划、时长等关键词组成。整个流程要舒坦流畅,各个环节要浑然一体。有了流程参照,教师就会锤炼内容,可讲可不讲的不讲;锤炼课件,不用可不用的不用,以去除累赘、含糊与虚华。
5.榜样示范。优秀教师的拖课有很强的导向性。学校应要求优秀教师带头做到准时下课;请不拖课的权威教师做经验介绍;要求各级干部率先垂范,坚决不拖课。学校应大力倡导让每节课都体现着简约、精致、灵动的特征。
四、相关思考
拖课现象引发了许多思考,现只谈以上三点:
1.把握简约原则,防止超限效应是优质学校的重要标志。绝对的光明与绝对的黑暗结局都一样,就是什么都看不见。同理,核心信息也常常被淹没在冗余信息中。常听到“超限效应”,它指的是过多、过强的刺激,反而引起厌烦、逆反心理。据说,此效应是源于马克·吐温。一次,他去听牧师的募捐演讲。最初,他深受感动,准备全捐;过10分钟,他感到厌烦决定少捐;又过了10分钟,他产生反感决定不捐;待到牧师结束冗长的演讲时,他感到气愤,不仅不捐,还从盘子里摸走了2元硬币。这个故事就告诉我们教师要注意“度”的把握,力求说短话、少开会、开短会、写短文,时时、事事、人人、处处抓住关键,切中要害.
2.强化规则意识,注意火炉效应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所谓规则意识,就是真心严守既定规则的意识。我们的市场秩序、交通秩序等秩序还比较混乱,与缺乏规则意识关系密切。学生在校经常受到无视或忽视规则的影响。例如,教师一方面严格要求寄宿生准时熄灯,一方面却任意拖课。对此,“火炉效应”颇有启示意义。熊熊炉火如同规则,不摸亦知烫,象征着“警告性原则”;一摸就被烫,象征着“公平性原则”。学校要求教师准时下课,就如同要求寄宿生准时熄灯是一样的。讲规则,讲秩序,应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
3.做到张弛有致,体现动静分明是呵护生命的必要安排。“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学校生活也可以视做由阴阳两仪共同构成的和谐统一体。拖课现象,折射出我们学校生活刚性过强、柔性不足的顽症。其实,做到动静分明、张弛有致、阴阳互补、刚柔相济,是对学生生命的呵护,也是对教育规律的尊重。如果我们的学校缺乏应有的弹性或张力、未能从宏观上保持全程的节奏感,未能给学生预留足够的自由支配的时间与空间,那么,教师再优秀,课程再出色,照样存在严重缺陷!同理,从微观的角度看,每节课也要有足够的“留白”,保持课题的弹性与思维的张力。
今年,切实做到“两开、两增、两减”,从源头上解决学生减负问题。这是从宏观的角度保持教育的节奏感与和谐性的重要举措。与之相配套,学校也应从微观的角度,把教育的节奏咸与和谐性体现在每一节课之中。消灭拖课现象意义重大,应予高度重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