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处
您现在的位置: 福州文博中学 >> 教研处 >> 教学研究 >> 教研处正文
课堂中的“学生”该如何“备”
作者:yq    教研处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3694    更新时间:2007-12-19

课堂中的“学生”应该如何“备”

 

木木青

 

备课是教师经常性的工作,备学生则是备课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备课大致包括备知识、备学生与备情境三个部分;学科知识大致是不变的,学科知识主要是新教师面临的挑战,对于老教师来说,学科知识已经内化在个人的教学经验之中;教学情境是每日每新的,它更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生成能力,而不是教师对教学情境的预设;备学生是教师备课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但也是最难操作的内容,不但学生本身是由单个学生组成的群体,还在于学生是学科知识与教学情境的综合者。因此,备好学生是优质课堂的前提,而如何备好学生则是课堂教学中面临的关键问题。

备好学生的前提,是要对学生有全面的了解。这儿的了解含有双重含义:一是对学生学习与生活现状的熟悉,二是对学生学习与生活的成长方式与目标的熟悉。课堂教学的目的并不仅仅是教会学生适应现状,更重要的任务是让学生在学科知识与社会生活中有所发展。需要强调的是,学生的发展的确需要以现状为出发点,但课堂教学真正的目的仍然是促进学生发展。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面对的是由单个学生组成的学生群体,当我们要求教师熟悉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现状时,这对教师本身就是一个挑战。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环境与人格特性,要掌握每位学生的学习背景,非得教师在日常教学生活中仔细观察与悉心收集。对于优秀的教师来说,通过自己教学生活中的日积月累,对班级学生还真能够做到如数家珍,能够全面地了解与理解学生的学习底色。对学生学习与生活现状的熟悉,还远没有达到备好学生的要求,只能说完成了备好学生的前提任务。既然课堂教学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基于现状的发展,那熟悉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发展过程与模式,才是备好学生的根本任务;而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发展过程与模式,正是展开课堂教学的逻辑基础。

课堂教学的目的并不是教师的表演,而是学生的成长。因此,课堂教学内在规律的核心内容,是学生成长方式与目标的理解与熟悉。在备课的过程中,首先要确定的是学生的成长目标,并根据成长目标来选择可行的教学与学习方法与策略;与之相应,只有确定的成长目标是能够实现的,我们才可能找到与之相适应的学习方法与策略;只有确定的成长目标对学生有吸引力,学生才会投入更积极的学习态度与更勤奋的学习行动。面对由单个学生组成的学生群体,我们如何来确定学生成长目标呢?究竟哪些成长目标是他们能够实现的呢?这或许就是备学生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了。

真正地备学生,远不只是知道学生的学习现状与生活状况,更重要的是知道班里大多数学生都处于哪种认知发展水平,学生在学科学习上有多大的发展潜力,也就是要知道自己学生应有的一般思维水平与社会发展阶段,并据此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学习内容与学习方案。通过对学生一般思维水平与社会发展阶段的了解,才能够真正地帮助教师懂得如何用一种能促进学生认识发展而不是压制学生学习积极性、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而不是被大家排斥的方式来教育与激励学生,教师才能够因此而知晓学生哪些表现是常态的,哪些表现是非常态的并需要教师提供特别的帮助。对教师来说,了解学生认知发展与社会道德发展的一般水平与经历是制定课堂教学计划的前提工作。

学生的认知发展也就是学生获得学科知识与提高学习能力的过程。学生认知发展的方法与途径往往因人而异,但发展趋势总是一致的,比如正常状态下的学生总是越来越聪明而不是越来越愚笨。尽管聪明总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但如果我们对学生的认知发展提出了过高的要求,不但达不到聪明的目标,反而会压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要理解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目前的一般思维水平如何,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的学习潜力能够实现哪种学习效果;为了实现既定的学习效果又有哪些切实可行的学习机制。非常幸运的是,专家们已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值得参考的内容,比如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通过对自己小孩的观察与研究,皮亚杰提出了认知发展的四阶段论:两岁前的小孩处于感知运动阶段,主要表现为小孩只有简单的感觉输入和直观的动作输出;两岁到七岁间的小孩处于前运算阶段,这个阶段儿童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但可以用符号来取代具体事物了;七岁到十二岁间的小孩处于具体运算阶段,能够对具体事物的概念进行对比与类比;十二岁到成年之间属于形式运算阶段,能够理解抽象的事物并具有抽象思维能力。虽然皮亚杰的思想并不能完全地、科学地解释学生的学习过程,但多少让我们认识到了学生学习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简单地用态度勤奋就能解决的。同时又激发我们进一步思考,哪些学科内容是哪个阶段学生可以理解与掌握的,比如应该给特定年龄阶段的孩子开设哪个层次的数学课程,如何根据学生的发展阶段给他们语文思维的训练?

原来要“备”课堂教学中的学生,并不是简单地对学生的基本信息与情况进行了解,更为重要的是“备”自己,要为自己准备与课堂教学相关的学科知识,更要准确地把握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内在规律与阶段特征。因此,要备好课堂教学中的学生,至少需要教师在以下三个阶段做好自己的工作。

第一,收集学生基本的生活信息,并对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与生活状况予以了解。这个过程需要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做一个有心的教师,能够充分利用与同学以及学生家长交流的过程,来收集学生更为全面的学习背景信息,并将这些信息有序地整理与保存下来。需要提醒教师的是,在收集学生基本生活信息时,要注意保护学生的个人与家庭隐私。

第二,借助于理论学习了解学生学习阶段与学习思维的发展过程。每位教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迅速地掌握学科知识,并充分地理解社会道德;但学生只是一个成长个体,而不是成熟个体,正是因为有了我们的科学的帮助,他们才能逐步地获得掌握学科知识的能力,理解社会道德并逐步内化。所以,我们对学生学习的帮助是否科学,不但决定着课堂教学效果的好与坏,还决定着我们对学生学习与成长是引导还是误导。

第三,不管学生的成长目标多么的高远,但都必须起步于现实,并依托于学习的潜力与成长的过程。对教师来说,最为核心的工作,还在于如何将学生的现实与成长理论结合起来。每个学生都是特定的,每堂课都有着独特的教学情境,如果将学生的成长理论嫁接到学生的生活现实之上,就表现为教师的教学艺术了,或许这已经超越了课堂预设的范畴,而进入了课堂生成的境界了。

 

——摘自涓涓溪流网站,有改动

教研处录入:yq    责任编辑:yq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信箱| 关于我们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08 福州文博中学(fzwbzx.cn)网络中心

地址:福州市鼓楼区洪山镇梁厝路171号 电话:0591-83738217 83738231
最佳浏览分辨率 1024×768 闽ICP备08000849号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06-08 www.fzwbzx.org/fzwbzx.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