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居然不起立
同事出差了,安排我临时去初二(6)班代上英语课。
上课铃声响了,班长喊了声“起立”,大家齐刷刷地站了起来。正当我微笑着示意同学们坐下的时候,突然发现有一名学生耍滑头没有起立。这肯定是一名特别爱耍小聪明,学习也特差的学生。迟疑片刻后,我还是按计划开始了我的讲课。
在讲到课文中的一处重点句式时,我有意识地用目光扫视了一下学生们。当我的目光扫到刚才那个没有起立的学生时,我发现他两手托腮,眼睛微闭,居然睡起觉来。凭多年的经验判断,他根本没在听课。我心里的怒火不打一处来,决定找个机会给他一点颜色看看。
“好了,同学们,谁能借用刚才我们学的句式把黑板上的这句汉语翻译成英语?”同学们纷纷举起了手,我故意把目光定格在了他身上。他依然在“睡觉”。
“那就请这位同学到黑板跟前写出正确答案吧!”我用手指了指他。他好像知道我在指他,突然把眼睛睁开,“坐”着来到黑板跟前。不,是走着来到黑板跟前。直到此时,我才惊奇地发现,他站起来的时候竟然和坐着一般高,个头儿出奇地矮。“难道刚才他起立了,是我误会他了?”我不由得开始怀疑自己刚才的判断是否正确。“不管怎样,上课睡觉总是不对的。”很快我又为自己的生气找到了理由。
他熟练地搬了把椅子,快速地爬了上去,迅速地在黑板上写出了两种都正确的句子答案。我有些发呆,他不是一直在“睡觉”吗?难道我又误会他了?正当我迟疑时,下课的铃声响了。
为了验证我的判断,课后我找到了那位同学,笑着对他说:“你是怎么学会的?课上你不是一直在睡觉吗?”“老师,我没有睡觉,我只是在思考您提出的问题还有没有第三种答案。”我终于明白了:他不是在耍滑头,而是因身体方面的原因让我产成了错觉;他也没有上课睡觉,那是他独特的听课和思考方式使我误会了。
眼见并为一定为实,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看来,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不应该再轻易对学生做出否定性判断。
(选自《中国教育报》 作者:张 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