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没有翅膀的痕迹,但我们已经飞过
----2006—2007学年上学期教务处、科研培训处工作总结
福建师大文博附中教务处、科研培训处
根据2006—2007学年《学校工作计划》和《教务处工作计划》,对照教务处、科研培训处在本学期开展的工作,制定本工作总结。
第一部分:一个学期的时间里,教务处、科研培训处开展了哪些工作
引用印度诗哲泰戈尔在散文诗《萤火虫》里的一小节诗句作为这一部分的开端:“天空没有翅膀的痕迹,但我们已经飞过。”
一、一个学期的时间里,初步建立了教务、教学、教研工作的框架制度。
我们学校办学元年,既符合学校实际情况又能调动全体师生积极性的工作制度几乎一无所有。当然,我们有许许多多兄弟学校现成的规章制度,但这些规章制度有几条能适应文博附中这所新型的、现代化的民办学校呢,又有几款是为文博附中量身定做的呢?我们心中没有底。因此,在建章立制这件事情上,教务处一般采取以下三步走的策略:先拟订征求意见稿,在小范围内征求意见;再出台试行稿,在相对大的范围内试行一小段时间,观成效;最后形成正式的工作制度。
至今教务处已出台与教学、教务、教研有关的常规工作制度30多项,其中包括《福建师大文博附中关于加强教学常规的若干规定》、《福建师大文博附中关于加强教研、集备工作的若干规定》、《福建师大文博附中集体备课要求》、《福建师大文博附中教学常规工作评价方案》、《福建师大文博附中教研、集备工作评价方案》、《福建师大文博附中考试管理制度》等基础性、根本性的常规工作制度。
二、一个学期的时间里,开设53节校级公开课,组织全校教师听课1000多节。
教务工作的独特价值在于它是直接面向教学的,它所有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都只有一个,那就是课堂教学,一切教务工作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出发点,以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落脚点。因此对课堂教学的考察是教务工作的一个重点。
出于这种想法,本学期教务处组织了53节校级公开课。这些校级公开课充分展现我校教师的教学风采:比如孔凌云老师的大胆变革与精心创意,比如穆丽芳老师纯正的口语与活泼的风格,比如苏贤龙老师话里行间透露出的浓郁书卷气,比如吴晓平老师的严谨与规范,比如刘传书老师的别出心裁与深入浅出,比如魏小丹、徐强老师对课堂动静转换的娴熟技巧,等等。同时,这些公开课也暴露了我校个别教师在课堂教学方面尚存在的不足之处:比如有的课堂教学依然信奉满堂灌输,有的课堂教学重点偏离,有的课堂教学难点突破乏力,有的课堂教学仍然过分迷信知识,等等。其三,全校教师通过互相观摩课堂教学,有效地取长补短,自身的教学效率自然也得到了持续提高。另外,通过这些公开课,教务处积累了丰富的感性材料,这些材料是教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它使得教务处的工作始终有所针对,而不至于脱离学校的教学实际。
三、一个学期的时间里,部署教务系统工作人员巡课600多节。
巡课目的何在?不在于监视老师们的课堂教学,而在于及时发现一些普遍存在的或者个别存在的问题的苗头。个别教师的课堂教学存在微小的疏漏之处,实属正常,当其尚处于萌芽阶段,教务处予以提醒,老师们整改起来当然是比较容易的。
因此教务处的做法是,如果在巡课中发现问题,就利用晚上时间找学生调查核实,再私底下跟相关老师沟通,促其整改。当然,教务处在巡课过程中记录下的问题也有某些不够客观之处,这有待在日后的工作中不断改进。
四、一个学期的时间里,建立了相当规范的教研组长、集备组长工作例会制度。
往大了说,校长的气质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学校的气质;往小了说,教研组长和集备组长的气质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学科教学的风格。正因为深刻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教务处非常看重教研组长、集备组长在学校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
从7、8月份的教学筹备期开始,教务处就在努力形成一个规矩:隔周周一上午第3、4节课固定召集教研组长、集备组长工作例会。一个学期过去后,这项工作例会在学校教学工作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这个会讨论的主题集中于教学:或部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之道,或探讨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理念,或倾听组长们述说课堂教学中面临的困惑,或通报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等等。很让教务处感到振奋的是,俞校长和分管学校教学工作的郭副校长几乎全程参与了这项工作例会,学校领导以自己的态度和实际行动告诉全体教师:学校的中心工作在教学,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在于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提升专业素养之道靠校本教研。
考察很多成功的名校,我们会惊讶地发现它们存在着一个共通之处,那就是名校都重视学术氛围的营造。老师们专注于教学,乐衷于和同事们争论课堂教学,校本教研以校为本,集体备课抓到实处。很幸运,我们学校在办学之初,就在这些方面下足了功夫。让人更为欣慰的是,我们的校本教研、集体备课经过学期初几周磨合之后,从第6周起就逐渐上了轨道,至今运行良好。
五、一个学期的时间里,老师们参与校本教研、集体备课的态度渐趋积极。
办学元年,学校老师来自五湖四海,虽大都是原单位的教学精英,但各学校做法不一,常规更是五花八门,各有特色。这种情况下,教务处面临的一个难题就是如何有效地整合教师的战斗力,促进教师们互相配合,而不至于你有你的看家法宝,我有我的三板斧头。教务处的做法是从教学常规入手,紧抓校本教研、集体备课不放,通过多种手段,使老师们在认识上与行动上逐渐认可并习惯我们学校的制度。
一是印发5期《教研、集备学习材料》,有计划地统一老师们的认识。这5期学习材料主题分别如下:教育部福建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余文森教授的主题专访《在研究的状态中教学》、摘自中国教育报的《听叶澜教授论课》、摘自福建省高中新课程网的《高中新课程背景下集体备课的探索》、摘自《人民教育》三篇文章的组合《再说集体备课》、摘自福建省高中新课程简报第18期的《福建省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初期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工作建议》。
二是三次拜访福州市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处,与市教育学院建立了经常性的联系,理顺了我校教师参与市级教研、培训的通道与程序。每周末,按时公布下一击市级教研、培训安排,督促学校老师积极参与市级集体备课。
三是通过俞校长,与师大附中建立了实质性的教学联系。开学初,教务处向全校教师公布了师大附中本学期的课程安排,并向老师们重点推荐了师大附中一批骨干教师的课程安排,鼓励我们学校的老师们在教学之余到师大附中听课。老师们到师大附中听了一段时间的课以后,教务处再进一步将师大附中的名师请到了学校来。近10位附中名师相继莅临我校,他们深入观察我们的课堂,与老师们座谈,交流集体备课的心得,解答我校老师们因为实施新课程而产生的诸多疑惑。这种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应该是比较有效的,在下一学期的教务工作中,可以继续安排。
四是通过每天固定的校本教研、集体备课检查,督促教研组、集备组在学校规定的教研、集备时间里规范地开展活动。实施教研、集备活动每日检查制始于国庆后,教务员对照《学校校本教研、集体备课安排表》,每天上下午到实地检查相关教研组、集备组开展活动的情况,有力地促进了教研、集备工作的规范开展。
简而言之,教务处运用了多种手段,并在各种场合,反反复复、理直气壮地表达着我们的观点:集体备课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最有效方法,校本教研是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最可靠途径。
在多种方法的共同作用下,老师们参与校本教研和集体备课的积极性明显提高。
六、一个学期的时间里,教务处密切关注着新课程改革的动态与进展。
当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神秘面纱逐渐掀开,我们发现,教育的本质并没有发生改变。教育教学的一些基本规律也不会因为一次课程改革而发生改变,教学常规尤其如此。
基于这一认识,面对新一轮课程改革,教务处虽然心里没谱,但底气还是在的。因为我们知道,抓住了教学常规,就等于抓住了教学质量的命脉。因此,无论大会,还是小会,无论教研组会,还是集备组会,教务处都在不遗余力地推销着一个理念,那就是百年名校,从常规做起,从细节做起。
当然,重视教学常规,并不意味着教务处忽略了对新课程的关注。相反,教务处时刻在追踪着新课程的动态,并勇于在实践中实施某些有争议的做法。比如半期考,教务处在高一大胆推出了选考制,高一师生多少是有些议论的;比如教务处将自习课改造成为第二课堂活动,为高一年级在下学期正式开设校本课程积累了可资借鉴的经验;比如教务处在本学期末拟定的高一下学期课程设置方案,既体现了务实的作风,也体现了新颖的理念。小结一句话,教务处始终在关注着新课程的进展与动态,不敢冒进,但决不至于落下。
七、一个学期的时间里,组织了三次月考。
关于这三次月考,略说三点:一、三次月考加一次半期考,学校大考小考的规矩已基本形成。二、考试过程的各个环节组织得都相当规范。命题严谨,考务安排严密,试卷保密到位,考场安排合理,监考施考严格,评卷松紧有度,成绩统计一丝不苟。三、建议学校坚持每月一小考的制度,不因一时一事而随意停止月考,坚持一段时间,此项制度必见成效。
八、一个学期的时间里,教务处基本理顺了本系统的人事关系。
按学校机构设置图,直接或间接隶属教务处管辖的职能部门有:文印室、图书馆、电教中心、实验室。这些职能部门同时具备两重功能:一为管理,管理学校相应的教学资源;二为服务,为学校的教学服务。其工作效率之高低,其工作能力之高低,其服务意识之强弱,会直接影响到教学第一线。
经过一段时间磨合后,教务系统的人和事关系已基本理顺。各位员工各司其职,既分工,又合作,工作关系基本和谐,事务性工作开展得也比较有条理,忙而不乱。理想中的教务处应该具有如下特征:1、尊重程序,尊重制度,追求程序文明,坚持原则。2、执行能力强,不讨价还价,工作高效,不拖泥带水。3、在管理成本与服务效果之间取一个平衡点,管理不能只考虑自己的方便,更要考虑服务效果之高低。4、人际关系简单温馨,员工坦诚相对,工作环境整洁有序,资料整理有条不紊。
在教务系统中,现有的几位员工是相当优秀的。张玉双聪明能干,应凌鑫心思细密,俞燕勤恳踏实,黄健经验老到,赵燃一点就透。如要学校哪一天考虑任命主办干事,这些员工都是可以委以信任的。
九、一个学期的时间里,理顺了一批学生的学籍关系。
民办学校存在的一个共同点是,学生来源五花八门,学籍关系复杂得跟蜘蛛网似的,我们学校也不例外。教务处仅就学生的学籍关系,跑了市局中教处不下六、七趟。
截至目前,我校高一学生的学籍关系已基本理顺,初一尚有10余位学生的学籍关系悬而未决。
学籍档案(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建设比较规范。
十、一个学期的时间里,教务处始终重视执行力建设。
《2006—2007学年教务处工作计划》中有这么一句话:“文博附中教务处必须具备较强的执行能力,践行少说多做的工作态度,多做事,少发表议论,坚决、全面地执行校长、分管校长和校务会议布置的工作。”一个学期以来,教务处始终牢记着这句话,以坚决、高效地执行学校的工作部署为工作目标。教务处清醒地认识到,制度建设是一个一体两面的话题,一面为建章立制,一面为执行制度。有制度不执行,是对制度的亵渎,是对程序的不敬。基于这种认识,教务处多次谆谆教育全体工作人员,要求员工具备强烈的执行意识,提高执行能力,不讨价还价,争取高效、优质地完成本职工作。
十一、一个学期的时间里,教务处开展的其它工作。
1、会考建档工作。
2、教学、教研、教务档案资料存档工作。
3、组织7个学科教研组开展了21个项目的第二课堂活动,既延伸了相关学科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也为第二学期在高一年级开设校本课程积累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4、在学校网站上建立了“教学、教研、教务”栏目,坚持定时更新内容,将非事务性的教务工作实时地公布在网站上,促进了政务公开,也便于教师们及时了解教务工作的动态与进展。
5、课程安排、临时调(代)课安排、月课时津贴计算等工作均已形成规矩,责任到人,限时完成,进行得比较流畅。
6、积极组织各学科开展竞赛活动,动员师生积极参与各级各类比赛。本学期在校内共组织了5个学科7次竞赛,共组织3个学科参与市级学科竞赛,均取得较好的成绩。
第二部分:本学期教务、科研工作的不足之处
一、理论水平有待提高,某些观念亟需更新。
单说新一轮课程改革后的课程设置,就让教务处费了好大一块时间才将它揣摩得有些眉目。面对新一轮课程改革,面对一所崭新的、高起点办学的民办学校,教务系统工作人员只有改变原有的某些工作习惯与工作作风,方可适应新的工作环境,方可在新的工作环境中出色地完成本职工作。
二、若干工作做得不够细致,细节之处有待完善。
教育不宜追求轰轰烈烈的活动,它大多由琐碎的细节组成,而且重复性很强。因此,细节成了教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目前来看,教务处在细节的处理上还存在若干不足之处,比如考试成绩统计的数据还不够科学,比如对第二课堂活动管理还不够科学,等等。
三、校本教研、集体备课的风气还不是很浓厚。
因为多项制度制约,各学科现在多能规范开展校本教研、集体备课活动,但教师们被动参与的心态依然根深蒂固。这种局面必须经过相当长时间方可予以有效扭转。
四、有关教务工作的规章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
教务工作还有许多规范性的制度亟待建立,比如助学办法、奖学条例、优秀教研组和集备组的评选、课堂事故认定办法等等。
五、教学常规没有完全抓到位。
比如临时调(代)课:从本学期看,一则次数过于频繁,影响了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二则教师大多要求较急,处理起来存在一定困难;三则个别教师随意性大,甚至有个别教师私自调课。再比如,学校要求教师在课前2分钟到位,虽经多次强调,但仍有个别教师无法做到。简而言之,在教学常规方面,教务处还有许多管理工作要做。
公元2006年过去了,公元2007年的第1个月也快过去了。面对残酷的时间,我们必须具备反思自己的勇气:福建师大文博附中以“办百年名校”为目标,我们荣幸地成为她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将她塑造成什么风格,我们的肩上责任重大。
福建师大文博附中教务处
2007--01--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