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从毛泽东为雷锋题词到胡锦涛指示学习郭明义
1963年3月,毛泽东同志亲笔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
从此,在我们的道德模范的画廊里,就涌现出成千上万个“雷锋式的人物”;在我们的精神世界中,就出现了“雷锋精神”。雷锋精神的意义在于,在平凡与伟大、个人与国家、有限的生命与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间找到了结合点。40 多年来,雷锋那种公而忘私、言行一致、艰苦朴素、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精神,鼓舞和激励着我们,一代代的领袖,一代代党员干部,一代代军人战士,一代代的工人农民、一代代青年少年都向雷锋同志学习。
今天,在雷锋服役过的部队、生活过城市,工作过的地方,涌现出一个活雷锋,道德模范,他就是雷锋传人----郭明义,郭明义不管在哪个工作岗位,都像螺丝钉那样一丝不苟,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最大责任,让党组织放心,视个人为社会奉献为人生的最大快乐,他用自己微薄的工资撑起了180个家庭的天,用6万毫升鲜血挽救了75条鲜活的生命,用20年执着的无私奉献激发了5000多人的爱心等等。
这些天,活雷锋郭明义让某些自私自利的人、让某些只钻营个人利益忽视集体利益的人、让某些只讲索取不讲奉献的人感到汗颜。
这些天,活雷锋郭明义更是感动激励了千千万万的奋斗在各条战线的人们,党和国家领导人也给予高度肯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日前就学习宣传郭明义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他指出,郭明义同志是助人为乐的道德模范,是新时期学习实践雷锋精神的优秀代表。
随着活雷锋郭明义事迹的传颂,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学习郭明义已经成为每个爱国爱党爱人们的公民的自觉行动了。
学习郭明义,就要学习他那样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坚定理想信念,学习他立足岗位、忠于职守、勤勉敬业、做好本职工作,千方百计把智慧用在落实科学发展的伟大事业中。
学习郭明义,就要学习他那样热忱为他人排忧解难,用真情化解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的崇高精神境界;像他那样,满腔热忱地帮贫济困,助人为乐,热心公益,为建设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环境而奉献。
学习郭明义,就要学习他那样重视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能力素质,当今社会进步快,深入改革开放,转变发展方式,实践包容性增长,落实科学发展,对人的能力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传承雷锋精神,就要向郭明义那样刻苦学习,学理论,学技术,学知识,把自己融入社会进步的潮流中。
总之,无论是上世纪60年代毛主席为雷锋同志的题词,还是新世纪胡主席为郭明义重要指示,都让我们越来越清晰地感受到,在我们的社会主义国家里,在我们民族的大家庭里,那些自私自利的人、那些只钻营个人利益忽视集体利益的人、那些只讲索取不讲奉献的人是成不了社会主流力量;更让人们感受到雷锋精神是建设社会主义国家、推动社会进步的一种最有影响的精神力量,是社会主义社会道德主流;更让全社会认识到在改革开放进入了一个关键时期,要努力向活雷锋郭明义学习,笔者深信,各条战线都会像响应毛主席的号召那样响应胡主席的号召,向郭明义学习,把雷锋精神世代传承下去,把雷锋、郭明义的人生哲学变成自己的人生哲学,建设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中共中央组织部授予郭明义同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郭明义,男,辽宁鞍山人,1958年12月出生,1977年1月入伍,1980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2年1月复员到鞍钢集团矿业公司齐大山铁矿工作,1996年至今任生产技术室采场公路管理员。他入党30年来,以无私奉献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当代共产党人的坚定信念和高尚情操,赋予雷锋精神以新的时代内涵。
为表彰郭明义同志的先进事迹,弘扬其崇高精神,激励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以郭明义同志为榜样,振奋精神、坚定信念,牢记宗旨、服务群众,立足本职、创先争优,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项事业中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中共中央组织部决定,授予郭明义同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表彰决定指出,郭明义同志是助人为乐的道德模范,是新时期学习实践雷锋精神的优秀代表,是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他担任公路管理员15年来,坚持每天提前两个小时上班,巡查、维护公路里程累计达6万多公里,公路达标率在98%以上,为企业创效3000多万元;他20年来累计无偿献血6万多毫升,相当于自身血量的近10倍;他先后为“希望工程”、困难职工和灾区群众捐款12万多元,资助贫困生180多名,自己却过着清贫的生活,被身边人誉为新时期的“雷锋传人”。郭明义同志的先进事迹平凡中见伟大,平凡中见精神,感人至深,催人奋进,不愧为当代共产党员学习的楷模。
中共中央组织部号召全国各条战线共产党员都要向郭明义同志学习。学习他牢记宗旨、坚定信念的政治品质,学习他恪尽职守、争创一流的敬业精神,学习他克己奉公、奉献社会的高尚情怀,学习他扶危济困、团结互助的优良品德。要像郭明义同志那样,忠诚于党和人民的事业,把坚定理想信念和在本职岗位上创先争优结合起来,把爱党爱国之情转化为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实际行动,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履职尽责、苦干实干,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奋发有为的精神和勤奋扎实的工作,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争创先进、争当优秀,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业绩,展现新时期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和精神风貌。
【人民论坛】 每个人都有一条河
“他能做的,我们每个普通人都可以。”当人们走近郭明义,看到的是一个真实而普通的人,有泪有笑,关爱别人,也疼爱自己的老婆孩子。在人群中,他就像邻家大叔一样朴实无华。
郭明义离我们每个人都很近,献200毫升血、捐款给希望工程、帮助困难工友……他做过的每一件事情,也是很多人够得着,做得到的。但郭明义又比一般人走得更远。20年来,他累计献血共6万毫升,发出了140张汇款单资助180个学生……聚沙成塔,久久为功,郭明义创造了一个普通人的爱心奇迹,也给普通人带来了启迪。
面对社会上的道德冷漠现象,郭明义向记者坦言,“心里有点难过”。在他自己多年做好事的过程中,也曾屡次被误解、被揶揄、被冷落,被称为“献血狂”“败家子”“郭傻子”。善行遇冷、道德无助、高尚被嘲笑,道德光环下,难掩这些现实的阴霾。郭明义并不是在一片阳光始终灿烂的天空下生活,他所面临的一切,代表了一个普通人所处的道德环境,他所做的一切,也代表了一个普通人的勇敢抉择。
可贵的是,面对不那么美好的现实,郭明义并未遗失心灵的美好。困境中,他没有放弃和屈从,而是服从心中道德律的指引,选择了坚持和改变。作为一个普通人,他的“坚持和改变”就是从身边小事做起,从身边人的需要做起。正是这份普通人的担当与勇气,日积月累积聚了巨大能量,产生了难以想象的裂变效应和磁场效应。
郭明义不仅以一己之力帮助了很多人,在他的感召下,更凝聚了5800多人的爱心团队,包子铺老板、小吃店服务员、复印社打字员,甚至“小偷”都被郭明义吸收到爱心行列里来。他们以长期不懈的努力,改善着单位、社区乃至一座城市的“道德气候”。
一位公益人士说过:如果有一杯水可以一个人喝,有一桶水可以存放在家里,要是有一条河就该与大家分享。其实,善行的空间也如心灵空间一样广阔,只要用心去做,每个人又何尝没有一条河?只不过,一些人或因为私利的考量,或因为现实的异常,停止了善意的开掘,阻塞了爱心的涌流,中断了温暖的传递,让爱的河流干涸。郭明义却用他自己做的每一件小事,呵护着这条河流的源泉,拓宽着河流的河岸,并且用真诚感召了更多的人,把一条条小河汇成了波澜壮阔的大江,向世人呈现了一幅叹为观止的精神图景。
“每个人心中都埋藏着一粒善良的种子,是郭师傅唤醒了我们心中的向善之心。”一位跟着郭明义做好事的“80后”说。今天,“郭明义”三个字给我们的启示,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而是一群人在奋斗,这是一个社会向上发展的脉动。面对物欲横流、道德滑坡的挑战,郭明义们站了出来,坚信心中的道德力量,选择与高尚同行。他们以自己的行动告诉人们,普通人的努力不会白费,普通人的奉献更有价值。
在采访中,郭明义曾盯着记者们反问道:“怎么不体验一下做好事?”这与其说是个问题,不如说是个邀请,是对每一个人的爱心邀请。对这份邀请,郭明义还有一个注解:“这其中的快乐,只有你做过了才能明白。”
【由郭明义想到党员“三不为”】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日前就学习宣传郭明义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他指出,郭明义同志是助人为乐的道德模范,是新时期学习实践雷锋精神的优秀代表。要大力宣传和弘扬郭明义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崇高品德,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精神力量(2010年10月12日《人民日报》)。郭明义同志之所以得到胡锦涛总书记的高度评价,是因为他凭着对党的无限忠诚、对人民的深厚感情、对工作的无比热爱,用自己最朴素、最无华的行动,将入党时的誓言诠释得淋漓尽致。笔者认为,广大党员干部只有坚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坚持“三不为”,才对总书记指示的最好落实和对“郭明义精神”的最好传承。
一是工作不为官论。工作目的纯洁,应该是每名组工干部坚持的原则。笔者认为组工干部的工作目的,应该是在锻炼中成长,在成长中锻炼,既要锋芒毕露,又要默默奉献。而当前,受“官本位”思想的作祟,有些组工干部工作目的发生了变化,他们认为组织人事部门就是提拔干部的地方,在组织人事部门工作是为了更好的提升。因为这种思想的存在,很多干部即使能够表现出相应的工作积极性,但随着长期职位得不到提升而渐渐失去组工干部应有的活力。所以,组工干部只有坚持正确的思想,工作不为官论,才能保持良好的工作形象。
二是服务不为亲论。公共服务,是政府为老百姓提供的基本职能。良好的服务态度,则是代表着政府的形象。具有良好的服务意识,应该是组工干部的职业道德之一。组织人事部门的服务对象涉及很多,为干部服务、为党员服务、为专家服务、为考生服务等等。在服务中,服务对象更看中的是公平待遇。如果服务失去公平,会引起服务对象的不满。近年来,在组织人事服务工作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现象:认识的熟人、关系好的朋友好好服务,领导介绍来的朋友好好服务,心情好的时候好好服务。这种服务,在党员群众眼里是区别对象的服务,有失服务的公平。组工干部的服务,应该始终保持阳光心态,体现公平。一分材料的审批,一次谈话活动,一次政策的解答,都应该不分对方身份如何,自身心情好坏,而热情细致的做好服务工作。
三是生活不为假论。组工干部具有的良好道德品质,不但要体现在工作中,更应该深入到生活当中。因为组工干部“公道正派”的形象,不仅关系到个人成长,更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现在有些干部,上班下班两个样。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积极上进,下班后放松自己,无所顾及。这样的干部,很难说其完全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道德品质,是由高度的认知转换成日常行为习惯而形成的,是人的行为处处可以体现的,而不仅仅体现于工作时间。放纵自己的言行,有些干部可能认为领导群众看不到,没有大碍。但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所以组工干部在生活中,应操守好道德品质,保持好一身正气的作风,为党员群众展现一个弘扬社会正气、积极向上、表里如一的组工干部形象。
【郭明义为何令我们倍感温暖】
郭明义,鞍钢矿业公司齐大山铁矿生产技术室采场公路管理员,入党30年来,他处处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每个工作岗位上都取得了突出业绩。近20年中,他累计为身边工友、特困学生和灾区群众捐款12万多元,资助了180多名特困儿童。他无偿献血20年,累计献血6万毫升……胡锦涛总书记看了新华社内参后作出批示:郭明义同志是新时期学习实践雷锋精神的优秀代表。郭明义事迹见诸报端,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和热议。
郭明义令人倍感温暖,是因为他用行动告诉我们,到底怎样计算道德得失才能走出道德困惑。社会转型时期,利己与利他、功利与道义、物质与精神……几乎无时无刻不在挑战着人们的道德良知。不少人嘴上也常叹息“雷锋精神是否已过时”,也厌恶自私自利,但遇到需要伸出援手时,又开始斤斤计较道德成本了:如果影响到自己利益怎么办,如果好心无好报怎么办……于是,心中善念被打消了。在郭明义心中也有个道德得失计算方程,即“能多帮助一个生活绝望的人,社会就能多一份和谐”。从中我们不难悟出:算清和谐社会这本大账,每个人都能成为他人的幸运之星。当我们把善意和爱心付诸实践时,生命也就超越了平凡而变得高尚了。
郭明义令人倍感温暖,是因为他用行动告诉我们,“助人”和收入多少之间并不能画等号。报道中说,郭明义“家徒四壁”。40平方米的单室,水泥地面,3样家具——双人床、老式衣柜、电视柜。但这并没有影响到他行善助人:大到献血、捐钱、捐物,小到洗澡时帮工友搓背,他都是尽己所能去做。人们说:“没见过老郭这么傻好傻好的人。”社会上有人认为,道德水平取决于经济水平。经济发展对提升道德水平当然很重要,问题是当我们把“经济决定道德”绝对化后,就会因相对贫困而“不管他人瓦上霜”,或因有些富人尚且为富不仁而放弃了从我做起。郭明义以其行动再次证明,道德具有主观能动性,无论经济状况如何,我们都能凭借道德良知尽己之能温暖别人。
郭明义令人倍感温暖,是因为他用行动告诉我们,应当怎样“比”才能比出健康心态。有人问老郭:你自己家里并不富裕,为什么要拿出那么多钱帮助特困学生和周边人,而且坚持了那么长时间?他回答:我和妻子都有稳定收入,家中没有额外负担。同那些困难家庭和困难职工相比,我觉得自己是富裕的。而在工作中,郭明义总是和更优秀者比。“比”是正常的,关键是怎么比。若总是“收入往上比,工作往下比”,恐怕只会怨气冲天,更别谈助人为乐了。如果能像郭明义那样“比”,就能在工作上更有热情,生活中更乐于助人并从中收获更多幸福感。正确比较对于培育健康心态至关重要,而健康心态又决定着我们怎样做人做事。“郭明义”越多,这个社会就越温暖越和谐。
【京华社论】 什么样的爱如此有穿透力
真正打动捐助对象的,不是几百块钱的解难,而是送钱的行动,是嘘寒问暖的关怀,是在最需要关心帮助却连亲戚都罕至的时刻,一个陌生人走进自己的家庭生活,感受着生活的艰难,倾听着烦恼与忧愁,给予温暖而真诚的关心与鼓励。
诸如无偿献血、慈善义工、捐困助学等等,郭明义做的这些事,许多人都在默默地做,有的甚至做得比郭明义要好。因而,在不了解郭明义的人看来,郭明义的爱心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在一般了解郭明义的人那里,也觉得这只是一个寻常之人的寻常之为,缺乏足够动人的理由。
然而,他们又都难以解释,为什么郭明义可以带动那么多人加入爱心行动。
这种疑问,不仅在于当社会上的一些爱心遭遇非难时,有的人暂时关上了爱的心扉,更在于社会上还有太多的人从来不缺乏爱心,却单单是郭明义在普通人中间有这么大的号召力。由此我深思的是,如果说郭明义为普通人树立了一个道德的标杆,那这个标杆的特色又是什么?
比较爱心行为,郭明义与普通人的爱心确有不同处,在于他做得要经常一些,全面一些,执着一些,近二十年这么坚持,不容易。的确,郭明义这些持久的爱心行动,已足够成就郭明义的不一般。但实事求是地说,这样的爱心故事还只能让普通人敬佩他。
在问郭明义自己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号召力时,他曾认真的分析认为,每个人都有一颗爱心,是他长期的爱心行动把大家心底的爱心激发出来了。在采访那些受郭明义影响而加入爱心行动的人时,他们也曾认为,是郭明义把爱心由抽象变成了具象,为他们奉献爱心提供了一条现实路径。这的确是郭明义具有号召力的重要条件,但真要带动他身边那么多人自愿加入爱心行动,仍然缺乏足够的理由。
在鞍山的那些天,我与郭明义有过几次长谈,聆听过他捐助对象的故事,与被郭明义带动的爱心人士探讨。我想,我终于找到了答案。
郭明义每次捐助的钱并不多,为什么会让捐助对象如此感念?甚至要说出“他点燃了我生活的希望”?固然,捐助对象正处困境之中,需要金钱资助,但几百块钱未必就能解决生活学业上的诸多难题。对于捐助对象而言,几百块钱像及时雨,能够一时解了燃眉之急,内心的欣慰是必然的,但要融化内心,力度还不够。
真正打动捐助对象的,不是几百块钱的解难,而是送钱的行动,是嘘寒问暖的关怀,是在最需要关心帮助却连亲戚都罕至的时刻,一个陌生人走进自己的家庭生活,感受着生活的艰难,倾听着烦恼与忧愁,给予温暖而真诚的关心与鼓励。对于他们来说,内心的确会对生活感到失望,对人情感到冷漠,是郭明义赤诚的爱心,穿透了他们内心那层坚硬的壁垒,捂热了他们的心。
而郭明义所以能带动周围那么多人,也正在于被郭明义这份真诚的爱心所穿透所感染。通过郭明义和那些捐助对象的故事,许多人的内心也在融化,真诚地觉得,我们身边还有不少人,因为贫病等各种原因而生活在困境之中,他们真的很需要关爱,哪怕就一声问候也是好的。郭明义做了,我们其实也可以做的。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像郭明义一样自觉与捐助对象结对子,互相走进彼此的世界。
对于不少人来说,捐钱也许不是难事,真要花上时间、精力、心思去经常地关心一个陌生人,愿意为一个陌生人奉献自己的关爱,去感受他们生活的酸甜苦辣,并不容易。郭明义做到了,这正是郭明义的非凡之处,动人心魄之处,能够感召和带动众人之处。
捐钱容易捐心难。郭明义们在变难为易。也正是这一份赤诚的爱心,超越了人世间的一切名利浮华,折射着人性的光辉,烛照着更多的人去更多地为他人做些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