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探索

德育研讨会交流材料(八)
作者:dy    德育处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3203    更新时间:2008-1-24

 

教育就是养成好习惯

师大文博附中  沈炎芬

 

从前,有一对父子住在山上,他们每天都要赶牛车下山去卖柴。父亲有经验,就坐镇驾车,儿子眼神比较好,总是在即将转弯时提醒道:爹,转弯啦!

  一次,父亲因病不能下山,于是就由儿子一人驾车。到弯道时,任凭儿子怎么推拉,牛就是不肯转弯。

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儿子百思不得其解。最后只有一个办法了,他看看左右无人,便贴近牛的耳朵大声喊道:爹,转弯啦!

  牛应声而动。

对于牛来说,生活更多的是一种本能和条件反射,而对于人来说,生活摆脱不了习惯。

生物学角度来看,条件反射是习惯形成的基础,改掉原有坏习惯,形成一种新的好习惯,是重新建立一种新的条件反射的过程。重建的条件反射经过不断地强化和重复,就形成一种新的好习惯。而坏习惯最终也因得不到强化而逐渐消失,新习惯便取而代之。简单说,习惯的养成就是条件反射的训练过程,也就是在教育中形成。

目前,我国独生子女多,存在的习惯问题也各种各样,一般都存在着“六小”问题,即“小霸王”,“小懒虫”、“小馋猫”、“小犟牛”、“小磨蹭”、“小马虎”。这些都是从小养成的坏习惯,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成绩。因此,我认为:培养学生养成好的习惯是学校德育的工作的有力切入点。下面我来谈谈在做德育导师工作中总结出来的几点心得,与同行共勉。

一、     首先了解坏习惯形成的背景

我帮导的学生是初二(4)班的郭荧彬同学,可以说他具备了“小懒虫”、“小犟牛”、“小马虎”的各种特点。经常听到许多科老师在向他班主任告状:作业不交,写字跟画符一样潦草,经常忘记带这带那,而且常常迟到,上课爱捣蛋,批评他的时候竟然跟老师拍桌子。据说,他从小学就这样了,而且屡教不改。我想这些已经成为他的坏习惯了,要让他改正这些坏习惯,除了学校教育外,家庭教育特别是父母所起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得先了解他身边的家人。于是,我打他家的电话,接电话的是他奶奶,可以想象得出老人说得老泪纵横,她说,儿子去美国已经好几年了,儿媳妇开一个店面也忙得不亦乐乎,很少来关心孩子,两人给孩子的就只是经济上的补偿。家里只剩下两老在照顾这个宝贝孙子,孩子小的时候两老疼都来不急,哪里会严格管理呢?于是在这种溺爱下,孩子逐渐长大了,各种不良的行为习惯越来越多,现在他们年纪大,管不动了,孩子的脾气越来越大,很难沟通,甚至经常很无礼地顶撞他们。

了解到这些,我想,这孩子爷爷奶奶给他的不是教育,而是腻爱,许多老师给他的教育更多是批评,他缺少了是正常家庭中父母亲的关爱和教育,也缺少了老师对他的鼓励。他的心理厌倦了唠叨,厌倦了批评,所以要教育他,得从关爱他开始,寻找他的闪光点鼓励他,让他从心灵深处接受。

二、     从关爱和鼓励开始,让他有信心并下决心改掉坏习惯

郭虽然学习成绩很不好,但我还是选择他为辅佐对象,原因是在所有科目中,他对我教的科目(生物)特别感兴趣,从七年级开始就爱围着我问问题,而且在他所以科目中,只有生物读最好,这是我发现的他的唯一一个闪光点,抓住这个闪光点,我开始下工夫。之前,他对生物实验室的一切都很好奇,所以我约他到生物实验室,他很意外,我故意神秘地告诉他:“我发现你有学习和研究生物的潜能,所以想让你有空的时候,来实验室做兴趣的实验。”他惊喜得半天没合上口。于是他经常来实验室,我给他介绍一些生物的研究的前沿问题,实验室里一些仪器的使用,和最基本的实验,比如说配置溶液等等。他的问题特别多,在回答他的时候,我有意识地提醒他,很多问题都与语文数学有关,而他很多不懂是因为他语文数学没学好,他不好意思地低头,我便鼓励他:“想在生物方便有所建树,必须先学好语文数学这两门工具课。语文不好,以后的研究成果要写成论文发表,就成问题了,数学不好,要处理实验的数据也成问题,还有,外语不好,要阅读外文文章就更成问题。我觉得你挺聪明,如果,从现在起,下苦工夫学习,还不迟”。他认真地点点头,我想其实他是一个上进的孩子,他是从内心深处想进步,想改掉坏习惯的。于是,我拍拍他的肩膀说:“我可以提供给你帮助,比如你各科的作业不懂都可以问我,数学英语作业定期让我检查,行吗?”他低声说:“好。”

三、     养成好习惯,应循序渐进

有一段时间,慈善机构的募捐活动总是响应者甚少,当心理学家查尔迪尼在替慈善机构募捐时,他附加了一句话:哪怕一分钱也好。结果募捐到了比平时多一倍的钱物,这就是著名的“门槛效应”。它的基本内容就是:向别人提要求,要想获得别人的响应,就要由低要求开始,然后才能逐渐提出更高的要求。

习惯的培养也是如此,在培养习惯的时候,也应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心理接受能力,由浅入深、由近及远、循序渐进地进行,这样才会取得好的教育效果。先让孩子承诺完成一件比较容易的任务,待到任务完成后,接着再提出更大的要求,孩子的心理才会接受。

首先,我要求郭先独立完成比较简单的作业,期中考给自己定一个最低目标。他基本能完成了,其中考试数学已经有些进步,过了一段时间,开始要求他语数英要赶上中等水平。他开始改掉晚上玩电脑的坏习惯了,请了一个家教老师,每天晚上帮他补习。

四、     养成好习惯,应不断强化

人们通常把习惯形成的过程分成三个层次。最低的层次处于不自觉阶段,在外力的督促教育下,不断强化形成的条件反射就成了最低层次的习惯;第二个层次开始成为一种自觉行为,靠内部的自我监督,也是在经过多次重复以后形成;第三个层次就是自动化,这时达到了类似本能的程度,不需要监督,也不需要意志努力,而是成为行为习惯。比如: 

郭经常是坚持几天很积极地念书,听课,做作业,可是,刚见他有所起色时,他又开始犯老毛病了。所以要不断地提醒,督促。为了督促他,我经常询问他的科任老师关于他作业的完成情况,然后找他谈话,每次跟他谈话,他都使劲点头,但是坚持不了多久,有时候甚至阳奉阴违。我想他是一个没有恒心和毅力的孩子,要给他一个他最感兴趣的而且很有可能达到的目标,然后用这个目标不断提醒他,让他坚持。什么样的目标呢?刚好高二的奥赛辅导班在开始上课,他非常想去旁听,于是我就告诉他,给自己定一个期末目标,如果达到了,就让他参加。于是他又开始努力了。

任何一种坏习惯都不是天生的,都是可以改变的,任何一种好习惯,也都是恒心和毅力养成的。只要认真地爱着自己的学生,只要您付出自己的耐心,并配合切实可行的方法,那么你就是在为学生铺就一条走向成功的大道。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良好的习惯乃是人在其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地在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享受着它的利息。

 

德育处录入:dy    责任编辑: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