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当德育导师的五点感想
高二年段 郑小芳
大家好。我是高二年段导师群体中普普通通的一员,高二年段的各位导师都在尽自己的所能,配合班主任、年段长,实实在在做好导师这份工作。我们都在尽力做一份我们应该做的事。今天,我在这儿谈谈当导师的几点感想。
人人都需要导师,“好生”也需要导师
老师眼中所谓的“好生”往往是指学习成绩好、勤奋努力、积极上进、懂事乖巧的好孩子、乖孩子。这些学生往往来自经济条件较差的家庭,家庭教育也是较传统、克板的,从小他们就习惯于自我克制,习惯于我一定要怎样我一定要怎样,他们的神经常处于紧张状态,似乎生活不容许他们停下奋斗的脚步,在他们的眼里也许认为放松就是对自己的一种犯罪。表面上看,他们确实是优秀的,优秀得以致老师经常会给他加压,他也习惯于承担压力,好上加好,样样都好,而忽略了自己毕竟还是个十六七岁的孩子,他还不知道应对学习要有压力但不能太大;还不知道学会给自己减少压力,是明智之举而非浪费时间;还不知道用一点时间减少压力,就会起到振奋精神的作用。我们老师可能也忽略了“好生”也需要导师。
我读高二时,班上发生了一件事对我的影响很大。我的一位同学自杀了。从我们学校的试验楼六楼跳楼自杀的。后来听说她在清晨四、五点就在楼上徘徊了,最后终于勇敢地跳了,楼上留下的是她的一双拖鞋。自杀的原因是半期考成绩的陡然下滑。我是走读生,她是寄宿生,我们都是老师眼里的好生,现在回忆起来,我们除了是学习上的竞争对手外,没有其它任何的沟通交流。我回家,还有家人可以说说话,可她呢?我们的班主任告诉我们,现在是高二了,每天只能睡六个半小时,晚上睡六小时,中午睡半小时。记得我找过班主任一次,高三的时候,我对他说,我学不进去了,不想学了。我至今还记得他对我说:“你个子这么小,考不上大学以后怎么办呢?”我想说,如果当时我和我的同学都有一位肯听我们倾诉、安慰我们、鼓励我们的导师,我的同学不会选择自杀,我也会有一个美好的高中生活。
人人都需要导师,“好生”也需要导师。借用2007年中国教育发展辞典里一个频现且耀眼的词,那就是“教育公平”。人人都需要导师,“好生”也需要导师,体现教育的公平性。在他们最困难的时候,在他们最苦恼的时候,有一个他(她)可以找的人,也许我们不能帮他解决什么实际问题,只要听一听,笑一笑,拍拍他(她)的肩,然后说声:“放松点,我相信你,会好的。”人有时就在一念之差。
学生选择导师是自己人生的一次抉择,师生都要慎重。安排导师的时候要注意,让他们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感觉适合自己的导师,第一导师,第二导师,第三导师,如果第一导师供不应求,就可以启动第二第三导师,第一步一定要做好,尽量满足、尊重学生的选择,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各年段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每学年或更长的一段时间重选一次导师,培养学生的选择意识,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权。
全体教师的“德育专业化”是全体教师成为合格导师的前提
2007年12月19日深夜,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年仅19岁的大二女学生张超,雇凶杀死情人,还 “残忍地将其分尸260余块”,人称“女版马加爵”。听之真令人毛骨悚然。 胡锦涛总书记在去年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把德育立于教育的根本、优先地位。
所谓“德育专业化”就是指逐步使全体教师都具备从事德育工作的专业素养。我们说教师是专业、技术人员,教师素养包括“学科专业素养”,这是勿庸置疑的,我们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教育专业素养”,特别是“德育专业素养”。也就是说“德育专业素养”是教师素养结构的一个组成部分。“全体教师的德育专业化”是人人都成为一名合格导师的前提。每位导师要了解了解教育对象年龄特征、心理特征、品德发展特点与规律等等,从而提高德育活动中实际处理能力,使德育更有成效。
文博在招聘新教师笔试时,可以适当出20分左右有关教育学、心理学、德育案例方面的题目,如果题目出得恰当,是可以看出一些德育的应急智慧的,也许,还可以看出一个人的人品。
我们高二的学生是小大人,家长、老师认为他们是孩子,他们认为自己是大人。 这个年龄段独立意识增强了,但情感调控能力还比较落,逆反心理特别强。你说沉默是金,他说沉默未必是金,这也对。你说父母是世界上最爱你的人,他会在你面前数落一大通父母的不是,眼里容不下一粒沙子,好像他不是父母亲生的,也许只有等到自己当了父母才能真正深刻地理解父母。你说沉迷电脑游戏,会玩物丧志的,他越是玩得不亦乐乎。你说男女生要保持距离、注意形象,他(她)就越渴望在一起。……所以童话大王郑渊洁在教育孩子时就反其道而行之,孩子迷恋电脑游戏,他比孩子玩得更疯更高明,孩子居然就不玩了,不愧为童话大王,教育孩子也这么有创意。高中学生用压制的办法似乎已经毫无奏效了,大部分只能疏导,讲道理,而且你要比他讲得更有道理,他(她)才会从心底里服你。
导师、班主任、年段长要唱“同一首歌”
一个班集体,班主任、年段长是岿然不动的山,各位导师则是绕山流动的水,山是纪律的,是原则的,是秩序的;水则是灵动的、柔和的、团结的。用两类不同手段处理同一性质的问题,刚柔相济,相互结合,达到和谐的最佳效果。这就是我所说的导师、班主任、年段长要唱“同一首歌”的意思。
当学生与导师相处久了,认同你了,自然会和你说许多心里话。他们的生活无非是家庭、学校,与此有关的喜怒哀乐、是是非非,一股脑儿找你倾诉。班主任、年段长、其他科任老师常常是话题。别小瞧高二的学生,根据对人的智力毕生发展的研究,人的智力在18至25岁之间就达到了顶峰,高二学生智力发展已接近稳定。他们的语言是经过思维的,能表达他自己的真实的想法,但毕竟还小,看问题往往片面、孤立。此时,导师的立场、观点往往会影响着学生,从而影响一个班级的稳定。导师要摆正位置,以班级之和为贵,不要附和学生,做一个纯正的人。不要讨每个人喜欢,谁也不可能获得每个人的喜欢。导师自己多做换位思考,如果我是班主任、如果我是年段长那会怎样;也请学生多做换位思考,如果你是班主任、如果你是年段长那会怎样,这样更有利于相互理解,更有利于团结合作。我们年段前一阶段就进行了由班主任领头的各班半期总结研讨会,平时有问题我们也及时找班主任、年段长反馈,一个班级的稳定发展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同唱一首歌。
导师要做一个纯正的人,时间久了学生自然会理解你、尊敬你。我时常和学生说,我要努力作个纯正的人,我喜欢和正直的人交朋友,我的名字中有个谐音的“郑”,每当你们叫我郑老师时,我都提醒自己,做一个纯正的人。纯正、坦诚是一缕阳光,会照亮每个人的心灵。
学会自我教育
所谓“自我教育”,就是自我要求、自我学习、自我充实;不要只想依赖別人,平时自问、自觉、自发、自悟;透过自我的观照而能找到自己,这就是自我教育成功。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谈到对学生的教育时说过:“在我们教育集体的创造性劳动中有一条信念起着巨大的作用,这就是: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我想我们德育工作的最终目标就是引导学生学会自我教育,等到高三毕业时,放手让他们飞吧。
我有个学生,文章写得特别好,很有才气。可能文学书看多,再加上父母离异后重组,内心多少有点创伤,多愁善感、敏感脆弱,又有点争强好胜。每次和她深谈,她都哭鼻子。平时外表看上去,又嘻嘻哈哈,活泼可爱的。高中的学生已经很会隐藏自己了,准确点说他们已经具有一定的自制能力了。这孩子最近因一件很小的事,居然用校徽反面的别针刺自己的手,反复刺,把血挤出来,挤得满手血淋淋的,那天正好开校会,等开完会我赶到宿舍时,看她的手,至少有七八个针眼了。在和她谈心过程中,我了解到她最近很压抑郁闷,周期性的,今天发生的事情仅仅是导火线,自虐的行为可以解释为一种极端的发泄形式。我告诉自己,要经常找她谈心,多爱她点。找一个可以说说话的人说说话,也是一种心理解压的方式,健康、正常。别小看这种孩子,一旦她学会自我心理调控,学会自我教育,好强的个性往往会转化为一股上进的力量,会使她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才。
我班上还有个男生,早恋,而且是暗恋别人,单相思吧。在周记中写满了她,满脑子都是她,真是甜蜜又灰暗。我真的非常担心他,因为快要会考了,怕他承受不了。怎么办呢?不可能强制他,这是他成长的必经之路,压制也无用。我只是在周记中、谈心中反复引导他,人的每个年龄段都要学会承担多面压力,不要纠缠于过去,也不要徘徊在未知的将来,心平气和、静心尽力地做好眼前清楚的每件事。多给自己一点心理暗示,逐渐养成调控心理的习惯。引导他自己当自己的心理医生,学会自我教育。
对孩子们,请多一点信任、多一点期待
关于信任、期待观点是我听了俞校长在新课程研讨会上的讲话后想到的,后来家锋主任在期末教学工作安排会上也提到要学会等待。在文博,每次听讲话,都能感悟到一些道理,很受启发,很有收获。
我班上有位家长经常打电话给我,一聊就是一个多小时,打到我电话没电了,常常是一边充电一边还在聊,每次说完,她都很抱歉地说:“对不起,打扰你了,和你说说话,心里就舒坦了。”我自己回想起来,忍不住都想笑了。每次都是她不停地说,说她孩子的过去,孩子的现在,甚至还有孩子的隐私。我静静的听,每次都在重复着同样的话:“相信你的孩子,给他点时间吧,他需要一个成长的过程,他自己会慢慢长大的,真的,他一定会好起来的。”还好这样的家长才一位,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我联想起一句话,“没有一个时代的孩子比现在的孩子更需要心理教育。”我再加两句“没有一个时代的父母比现在的父母更需要心理教育。” “没有一个时代的教师比现在的教师更需要心理教育。”独生子女的时代,成败都在一个孩子,真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哪。相信孩子们,期待孩子们,一定会变得更好。别急,急也没用,没办法,只能别急。对孩子,不要过于追求完美,更别让完美成了一种苛刻,只有鼓励和赞赏是真正引人向上的力量。让孩子充满信心,只要不断努力,一切皆有可能。一生的成败不在于你如何如何聪明,不在于你现在如何如何,关键还在于你是否能持之以恒。一旦孩子缺少信心,做什么事情都难以成功。当了妈妈后才知道,教育孩子真的是一件很难很难的事情,现在又才一个,只能像新课改一样,摸着石头过河了。
信任孩子、期待孩子本质上来说就是“皮革马里翁效应”。“皮革马里翁效应”源于古希腊神话,皮革马里翁是一个雕塑家,他雕塑了一尊美女并爱上了她,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祈祷娶这位美女为妻,果然,有一天美梦成真,石雕美女变成了活人,她嫁给了皮革马里翁。西方心理学界称这种“美梦成真”的现象为“皮革马里翁效应”。有一个教育学界的著名实验证明了“皮革马里翁效应”的存在:试验的对象是一批刚刚考入高中的学生,校方把学生随意分成两个班级,对“一班”的学生说:“你们是被特意挑选出来的,具有特殊天份的、优质的学生,将来在你们中间会出现优秀的外交家、优秀的企业家、优秀的政治家、优秀的科学家.......”三年高中学习时间老师使用这种积极的话语不断地激励“一班”的学生,而对“二班”的学生不做任何言辞鼓励,结果,“一班”学生均考入名牌大学,20年后“一班”学生名人辈出。相反,“二班”学生大多数人平平淡淡地度过了一生。“皮革马里翁效应”是典型的正面心理暗示案例。说明心理暗示的作用是巨大的。请信任孩子、期待孩子,他们需要一个成长的过程。让孩子们在心中始终坚信,虽然我现在不是很好,但我一定能成为一个好孩子,你看,父母相信我,老师相信我,我天生就是个好孩子。
我希望多年后,我的学生能想起,老师说我在学习上很有悟性,是块读书的料;老师说我文章写得特棒,到哪里人人都爱;老师说我很有社会管理能力,无论在任何岗位我都能脱颖而出;老师说我善解人意,女孩善解人意就拥有了幸福……我相信每个学生都有适合她(他)的一条路,当然,前提应该是走正道。每个人一生也只能选择一条路,一辈子能做好一两件事也就知足了。告诉学生,认识自己,包括自己的缺点和优点,扬长避短,选择适合自己的路,坚持,坚持,你会有成功的一天的。
最后借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先生的一句话和大家共勉:
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
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由于我对学校的许多工作还不了解,是井底之蛙;导师工作也是蜻蜓点水、湖光掠影,既不深入也不全面。如果一些提法有不当之处,恳请各位原谅。浪费大家时间了,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