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进生心理教育研究
后进生教育已成为普通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所谓后进生是指那些在思想品德、知识技能、智力发展、非智力因素诸方面表现比较落后的学生。后进生有程度轻重之分,有性质不同之别,更有心理特征之差。我们只有深刻理解后进生心理教育的基本内涵,才能把握时机,有的放矢地进行转化教育,收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一)后进生形成的原因
后进生形成的原因诸多,其主要原因有如下几方面。
1.自身的原因。学生自身的原因主要在于后进生整个行为动力系统出现了角色偏差。有的属于遗传(如个别弱智儿童偏离特定年龄、学历等模型);有的属于早期教育不正确;有的属于缺乏内驱力、自制力、适应力;有的属于青春期的心理不平衡;甚至有的思想偏颇、目标单纯等。
2.社会的原因。社会上的不良影响,如拉关系、走后门、弃学经商、赌博等社会风气;一些内容不健康的书刊、小报充斥街头,一些儿童不宜影视片,凶杀打斗,过多亲吻、拥抱镜头的片子的影响。
3.家庭的原因。有些后进生家庭教育不佳,父母管教失当,有的家庭以孩子为中心,宠爱出格,使孩子任性、自私、说谎。有的家庭突然变故,父母离异,学生得不到家庭的温暖,甚至有的家长酗酒、赌博、偷窃,给孩子的影响很坏,学生效而仿之,性格变坏,成绩下降,厌学。心理滋长。
4.学校的原因。学校教育、教学的失当是造成后进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教师对后进生嫌弃、挖苦、讽刺,甚至体罚和变相体罚,使后进生心理负荷太重,经常调换教师,教材分量偏多,教法不当,学校里课业负担过重,甚至学生受罚、受处分、留级等,使之失去求知的欲望,失去进取的信心,以至自暴自弃,破罐破摔。
(二)后进生的心理特征
后进生的心理特征和心理矛盾存在一定差异,他们除具有一般学生所共有的心理特征外,还具有其特殊的心理特征和心理状态,其主要心理特征是:
1.好奇心理特征。有些后进生所犯的错误并没有什么特珠目的,只是出于好奇、好动、试探等心理,因而带有情境性。他们为了达到某种欲望,盲目行动,在这种情境的诱发下,做出不顾他人或集体利益的言行。如他们观看了凶杀格斗的影片之后,出于好奇、好动而热衷于“行侠仗义”,导致不良行为发生。
2.自卑心理特征。后进生认识到自己的学业成绩或操行方面落后于同学,便产生一种自卑感。行为上常常表现为孤独、羞怯、自卑。如后进生由于连续考试成绩不佳,受到挫折以及教师、家长的指责和惩罚而感到苦恼、郁闷,感情冷落、不求进取,导致破罐破摔。
3.逆反心理特征。这是较为普遍存在的一种变态心理。后进生由于所受的批评、冷遇、歧视、处罚多于其他同学,因此往往产生一种逆反心理,行为上表现为满不在乎,有时甚至故意捣乱。加上他们自身懒散,品德行为和学业成绩较差,形成对教师不满和反抗心理。
4.厌学心理特征。这是后进生学习差的主要心理因素。他们的学业成绩明显落后,知识贫乏,基础知识太差,使学生形成心理压力,因而缺乏自信心这种心理活动的“内动力”,对学习不感兴趣,厌恶学习,直至弃学出走。
5.应付心理特征。后进生亦有进取心。但是由于教师和家长不顾其心理发展程度,脱离其实际能力,向他们提出过高的要求,一旦达不到所规定的要求时,便产生了应付心理,于是出现抄袭作业、考试作弊、谎报分数来欺骗家长和教师的不良行为。这种不良行为成为求知进步的心理障碍。
6.自尊心理特征。自尊心人皆有之,有些后进生的自尊心比一般学生更强烈,他们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一方面他们在学业、智能及思想品德方面不如一般学生,非常渴望别人的理解和同情;另一方面他们的点滴进步,亦非常希望得到老师和家长的客观公正的评价,使自尊得到满足。
(三)后进生的教育转化方法
对后进生的教育应采取多种教育方法,针对后进生的心理特点,耐心细致地进行因人施教。
1.说理教育法。教师应该以爱护后进生自尊心为前提,首先了解情况,分析主观客观的原因,本着关心、爱护的教育原则,讲清道理。特别是在否定错误时,对他们的进步和优点应加以充分肯定,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希望,做到以理服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o
2.表扬鼓励法。教师坚持从正面教育出发,表扬和鼓励后进生的点滴进步,使被教育者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增强信心和荣誉感,提高对自己的要求,扬长避短,不断进步。表扬鼓励要严肃、慎重、积极、热情,使学生感到温暖和信任。表扬鼓励不要夸大事实,故弄玄虚,给人虚假之感。
3.榜样感召法。教师应该选择形象、生动而且便于模仿的人和事,用这种榜样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激发后进生的上进心,从而弃旧图新,奋发向上。如理想教育可以毛主席青年时代心忧天下,为中国的民族解放而斗争,周总理青年时代“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面壁十年图破壁”,为民族的解放而献身的崇高理想,教育感召后进生,激励
后进生愤发图强,变后进为先进。
4.理解尊重法。理解是尊重后进生的前提,尊重是理解的体现。理解尊重后进生,就要关心其成长,尊重其感情,维护其自尊。后进生看起来散漫无常,不求上进,这是其自尊心受到挫伤,丧失了进步的信心和勇气的表现。对这些受伤的心灵,教师应给予更多的尊重,使其打消自卑,点燃自尊之火,由后进向先进转化。.
5.评价激励法。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经常采用“评价激励法”,对后进生进行学业、操行等方面的评价。如对后进生的学业成绩考核、品德行为等方面的考查评定,都要从“公”字出发,作出实事求是的、公正客观的评价,以达到评价激励的良好效果。
6.远景教育法。这是使后进生看到美好的未来,努力朝着远景目标奋进,去争取实现远大目标的教育方法。通过谈心、报告会、演讲会、主题班会、队活动等教育方式,经常向学生进行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远景教育,使他们知道祖国建设的重担将落在他们的肩上,祖国繁荣富强的宏伟蓝图将由他们来描绘,老一辈手中的接力棒将传给他们,使后进生看到光明的前景,未来的希望,从而激发他们的向上心和内驱力,点燃理想之火,振奋精神,促使他们向着远景目标奋进。
7.启发诱导法。后进生有自卑感。教师要增强激发后进生的自尊心的情感。对其“闪光点”恰到好处地褒扬,使他们扬长避短,不断进步。对其身上的“闪光点”要善于诱发催化,因势利导,促其发扬光大。
8.同步教育法。所谓“同步教育法”就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配合协调。有些后进生在家、校表现不一致。教师通过家访,建立 家长委员会,举办家长学校等形式,使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进行教育,使教育途径整体化、立体化,通过各种渠道进行教育,以期收到良好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