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班主任从事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同时,对于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人才又有着十分重要的不可缺少的战略性的意义,是对班主任的严峻挑战。
一、班主任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一)以良好的心理素质来影响学生 班主任对学生全面健康地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只有心理素质高的班主任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质系统,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才能成功地扮演班主任心理辅导的角色。优秀的心理辅导班主任应具备敏锐的观察力、良好的思维品质、良好的情操品质、稳定的情绪、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自我意识品质等。班主任与学生之间要有良好的感情交流,建立良好的感情关系,彼此才能产生亲近感、认同感,相互间的吸引力也就越大,学生也就愿意与班主任交朋友,班主任对学生的影响力也就越大。“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心理健康教育,关键在班主任,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水平对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往往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这不仅仅是因为班主任首当其冲地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责任,更是因为班主任在青少年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和师生关系的好坏,对于青少年自我概念的形成、生活目标的确定、身心健康的状况都具有深远影响。如果班主任自己心理不健康,学生的心理健康就没有保证,为此,班主任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否则就无法承担培养高素质学生的重任。 无数教育工作实践证明,班主任的工作自始至终是以教师的人格影响学生人格的相互作用过程,班主任工作对学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教师对学生的直接的人格方面的影响,就不可能有深入性格的真正教育工作,只有人格能够影响人格的发展和形成。”班主任的人格就是教育的力量。每一个班主任都应充分认识自身人格修养的重要性,足够地重视自身的人格修养,努力地实现人格的提升,用自身的美好的心灵去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灵。 (二)营造良好的班集体氛围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有效途径 1、开展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 生动活泼的集体活动可促进人际交往,建立团结、合作、友爱、互助的人际关系,体验生活在集体中的乐趣,使不同才能的学生都可以找到表现自己,取得成功的机会,促进身心和谐发展。班主任设计的活动一定要有针对性,即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哪些心理品质,设计什么样的活动作为载体来培养学生,班主任要心中有数。 2、班主任工作要面向班级的每一个学生 在班集体中,通常比较容易引起班主任关注的是少数表现优异及表现较差的学生,作为大多数的普通学生往往因为不需要特别“操心”而被班主任所忽视。从心理健康的要求考虑,这种忽视是不能允许的。所有的学生都需要班主任的注意和关怀。事实上,国内外都有研究证明,表面平静老实的普通学生在心理健康上更容易产生问题。 有利于学生成长的班集体,是面向所有学生的。要使每一个学生感受到班级生活的愉快、和谐,使每一个学生体会到师生关系的民主平等,使每一个学生体验到学习生活的宽松、积极。 (三)以主题班会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团体辅导 随着班主任对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视,班会作为班主任疏导教育学生的一种形式,被班主任赋予了新的功能——心理辅导的功能,这种班会也被称为班会心理课。 1、主题班会具备进行团体心理辅导的条件 进行团体心理辅导的条件是有与之相联系的人或事,或是彼此理解和了解的人。班级是学生最经常活动的场所,同学之间年龄相仿,经历相似,共同的课堂、班主任、科任教师,对一些问题的理解有着这样、那样的共识,所以,同学之间彼此了解、彼此理解。主题班会中班主任和学生的共同研讨所产生的良好氛围,有利于疏导学生心理困惑及矫正学生的不良心态。 2、班会心理课要以班主任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主题班会前应有所准备,摸清学生的心理发展脉络,加以适当的引导,以确保班会的正确导向。召开班会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表述时言语和情感上的细微变化,理解学生没说出的深层次意思,寻找学生群体趋向,及时补充自己的计划,以解开学生心中的症结。 班主任利用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时,首先要认同学生的想法,然后有意识引导,使学生通过积极思考,由学生自己自然地改变原有的不正确观念或想法。但同时必须注意,避免揭露学生隐私,防止出现新的心理问题,班主任要充分调动学生畅谈自己看法的积极性,通过同学间的互补,使学生放下心理负担。 (四)个别辅导 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个别心理辅导是对学校里一部分需要特殊帮助的学生的个别辅导。人的心理有共性的一面,但更多的则是表现为个别化的一面。前者通过心理教育,而后者就必须通过个别辅导来解决。不论是现在,还是将来,这都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个别辅导就是由经过专门训练的心理辅导员与学生在个别关系的方式下,运用心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维护和增进身心健康,促进其适应和发展的过程。其实质是一个助人自助的过程。通过辅导,使来访学生学会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当前的困难,增强自我认识与信心,以积极的态度来面对人生道路上的障碍,寻求克服困难的有效办法,最终实现自我完善。它要求辅导员在工作中严格奉行保密的原则、理解的原则、信任的原则、鼓励的原则以及耐心的原则,为来访学生的成长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氛围。一般说来,个别辅导的程序包括了解鉴别、诊断分析、教育干预这三个环节。为达到辅导目的,辅导员要掌握一些心理辅导的技巧,并根据来访学生的自身特点和问题特点,灵活地选择辅导技巧,使之尽可能符合来访学生的需要,成为有效的辅导。 (五)小组辅导 小组辅导是指以小组的形式开展的心理辅导活动。小组一般是6---10人,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较多,与他人互动的机会也较多,增强学生参与感。 (六)心理训练 这是为了培养学生某些技能而设计的训练活动。例如,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意志力、情绪调节等训练。 (七)心理学常识讲座 将心理学常识引进中小学课堂,让学生获取一些基本的心理学知识,能帮助他们了解自己、了解他人,有积极的意义。但要注意讲座不能“满堂灌”,也不能把讲座当作学校集体辅导的主要形式,只能是集体辅导的一种补充形式。
二、班主任从事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班主任将心理健康教育与班级工作有机结合,可以及时引导和教育学生,使班级中存在的问题解决于萌芽之中,体现了教育的实效性,改进了班主任的工作方法,开拓了德育领域,提高了德育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在具体实践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利因素。 (一)定势因素 班主任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虽然运用心理辅导的原理和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但由于长期来习惯于常规德育教育,难以突破常规的思维定势,会使班主任的思维活动产生一种惰性,使班主任的工作方法照旧沿袭,严重影响教育有效度,如果不克服定势所造成的弊病,对接纳心理辅导方法和内化其内容会带来意义障碍。因此,班主任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不断地克服定势障碍。 (二)理论缺乏,流于形式 由于班主任对心理辅导的理论和技巧掌握得不够系统和深入,教育实效往往不够显著,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缺少预见性,难以有效控制。因此,班主任要重视自身的培训工作,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理论与方法。 (三)功利因素 一些班主任过于在意个人的评先评优,过于重视所带班级是否能评为先进班级,对学生缺乏爱心,对“问题学生”充满敌意,经常抱怨“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了”,“学生的道德水平不如从前了”,“社会太复杂,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力无法同外面的各种影响相抗衡”。这些班主任情绪低落,在工作中表现出无力感,对学校没有归属感,对教师工作没有自豪感,看不到工作的意义和价值,把教书当作一种谋生的手段,而不是一项崇高的事业。他们过分关心物质利益,而不重视教师工作本身的社会责任和社会意义。因此不愿意继续学习,不愿意多做工作,恨不得把“问题学生”统统赶出学校。
当然这些都是极个别的现象。 三、班主任与其他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的配合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我们要坚持全员性和发展性的原则,心理健康教育不能仅仅靠专职心理教师,而应该依靠学校的每一位教师,每一个教师都要了解、关心学生的心灵成长。特别是作为教育工作的基点---班主任应该善于与学校其他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合作,共同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一个好的班主任,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时,能充分运用家庭、学校、社会一切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有利资源,对一切有碍于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环境,会设法将它对学生的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学生家庭成员中对学生有影响的人物、学校中对学生有影响的同学与老师、学生在社会上的好朋友,以及好的教育机构和作品,都可考虑用作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源。班主任要与学校心理学家主动配合,争取学校心理学家的指导。 一个人来到世间,便像一支蜡烛点燃,燃尽自己是必然的,大家都是相同的。不同点在于有人只燃自己却不肯照亮别人,甚至去伤害别人,有人却想方设法照亮别人。同样是烯尽自己,为什么不去照亮别人呢?照亮别人不是一种幸福吗?教师的职业恰恰是最有利于照亮别人的职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