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勤于积累,善于反思
2014年12月29日国旗下讲话
作者:苏涵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2826    更新时间:2014-12-29

勤于积累,善于反思

20141229国旗下讲话

初三(4)班 苏涵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我是来自初三四班的苏涵,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勤于积累,善于反思”。

有一位物理老师在一堂演示课上,在做电实验时,当他刚通电时发现桌旁的指南针发生了偏转,这似乎只是一个偶然,但他却很留意,于是成就了物理学上经典的奥斯特实验,联系了电和磁,为发电机的发明跨出了第一步。这一切看似偶然,可如果没有他日积月累对于电磁的思考和探索,那将真正变成一个没人关注到的偶然。微生物学奠基人巴斯德曾说:“机遇总是偏爱那些有准备的人。”这种准备就是积累。何谓积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名山大川,是多少年累积的变化,琥珀黑金,又是多少年的必然,想要将来有一丝成就,同学们,你又准备了多少呢?

古今中外的作家,之所以能够写出许多优秀的作品,是因为他们广泛地积累。大文豪托尔斯泰,为了积累创作素材,出门总是带着笔记本。看到有价值的材料,他就马上记下来。他的笔记本像一本小百科全书,上面记着各种不同的内容,有妙手偶得的词句,有生动的细节,有大量的格言和谚语,还有各类的小知识。他作品中生动的内容和细节就是这样获得的。所以,托尔斯泰说:“积累创造奇迹!”

同学们,所谓学习,本身便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今天你比别人少学一点,明天你比别人少懂一点……不久以后,你会发现,同时起跑,别人就一阵风超越了你,你会体会到什么叫做遥遥落后,也会感受到什么叫望尘莫及,只是因为当别人在水滴石穿时,你可能在嘲笑,在不屑一顾。但亡羊补牢,尚为时未晚。在日常的学习中,我们要注意:多读、多记、多写、要有水滴石穿的精神,要有聚沙成塔、积腋成裘的精神,勤积累、多积累,才能将点滴知识有序地组织起来、形成自己的成果;才能把知识运用于日常学习、生活中, 做到游刃有余、融会贯通。

但学习光靠积累是不行的,我们还要学会去反思。反思其实就是照镜子,自己看自己,看自己的优点,看自己的不足。例如,在我们每次发下试卷后,我们一定要分析试卷,深刻地反思,反思自己错在哪里,反思自己还有哪个地方是薄弱的,反思自己在哪个方面还要提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从中吸取到经验,不断提高成绩。

反思,就是对过去的知识再温习,人的经历是有限的,但只要我们深层的反思,我们就可以从那有限的经历中,提炼出很多宝贵的经验来,学生反思就好像给自己配备了一位最尽责的老师,可以随时随地的对自己进行正确的指导。如此,我们将会更快地成长,人生也将更多姿多彩。

孔子善于反思,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他便成了中国儒学万古仰慕的大师;法国哲学家笛卡尔以我思故我在这一响亮的声音,向世人揭示自己成功的秘诀是善于反思;现代美国教育家波斯纳提出被大家公认的研究理论:成功=经验+反思。 可见,古今中外有所成就之人,都是在不断积累与不断反思中逐渐完善和提高自己的。一个人要想成功,就要勤于积累,善于反思。

反思是前提,积累是过程,反思积累得多了,方可以厚积薄发。希望同学们都能把握好珍贵的学习时间用于积累和反思,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

我的讲话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文章录入:dy    责任编辑: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