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净我们的教学语言
一位合格的教师,他的词典里是不会有“差生”二字的。最近有文章谈“差生”问题,说到上海的于漪老师50万字的教育文集中没有“差生”二字。岂止如此!认识于老师的人都知道,像她那样的人,休说著书立说,平素里与人言谈,除非是转述别人的话,否则口中也绝对不会说出“差生”二字的。此事不是小事,值得一说。
有无“差生”这种说法,事涉教育观念,事涉师德修养。以我的体会,人非生而知之,来求学,是学生,学得是否顺利,学得是否适时,总有长短前后,以“差生”称呼未能名列前茅者,无异于把教育等同于发财,喊出“富人”“穷人”,实在庸俗不堪。最可怪的,是传媒始终保有“差生”一说,教育行政部门也经常地把“差生”二字写在文件里,发在通知上。而一些教师(有的甚至很有名气)在介绍自己的教学情况时,竟然也常提到自己是如何“转化差生”的,有的教师甚至在班会上公布全班“差生”名单。传媒更热衷于把“转化差生”作为模范教师的典型事迹。更严重的问题是“习惯成自然”,一些青年教师也是“差生”不离口,“名次”不离口,使我疑心他从求学时代起,身心就不够健康。
我认为,一位教师,或是教育部门的工作人员,只要他的口中常常有“差生”这样的词,就说明他的师德修养还很欠缺,说明他暂时没有资格从事教育工作。如果这些同行能把自己的角色换一下,他应当知道,说这样的话非但是对学生的人格侮辱,作为教师,也是没有丝毫人格自尊和职业自尊的。教师有怎样的教学语言,取决于他的学识修养,取决于他的人格意识,也取决于他独立思考的精神。
有句老话叫“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按那种逻辑,教师自身的灵魂应当很高尚,才有可能对别人的灵魂“设计并施工”。――我们姑且承认有那种可能,那么,一个成天把“差生”二字挂在嘴上的教师,他将会以怎样的姿态去“修理”“改造”别人的灵魂呢?他自己的“灵魂”又该由谁去修理、改造(抑或是“拯救”)呢?
纯净教育教学的语言,应当是教师的修养任务。与“差生”类似的语言,教育界还流行着不少,如果不从思想上辨析这类问题,所谓“转变教学观念”就是一句空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