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福州市初中历史学科会议纪要
福州教育学院 郑 兰
2008—2009年福州市初中历史学科教学研讨会于2008年12月6日在历史学科课改、调研基地校——福州十一中举行,来自福州地区八县(市)的一线教师和教研员共56人参加了会议。
本次会议的主要内容:1.评析2008年历史中考试卷、提出2009年复习备考建议。2.毕业班教学与复习研讨。3.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反思。4.教辅材料使用情况调查与反馈等。会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注重实效。会议由院历史科教研员郑兰老师主持。
福州十六中林锦锋老师、福州十二中严洁芯老师、福州三十四中温秋榕老师分别对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板块的内容依据课程标准、2008年考试说明展开逐点阐析、专题梳理,同时提供近两年全国各地中考的优秀试题与代表们交流。为广大一线教师提供复习教学引领,增强教师平常教学、复习的针对性与有效性。
闽侯教师进修校教研员黄玲玲老师作了“推进农村初中历史课改的几点思考”的专题发言,她认为课改后教师的教学观念发生了变化,课堂的组织形式和课堂教学环境发生了变化,教学内容灵活多样,教师们运用资源的意识比从前增强了。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学生情况、教学条件采用不同的办法来关注每一位学生,以学生的学为主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被广大教师推崇。福清教师进修校教研员郑继借老师作了“农村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的专题发言。他认为要加强课堂教学有效性,要重视备课环节,备课的主要精力应放在解读课标,明确教学目标,理清教学思路,规划教学流程,创设问题情境,化解教学疑问,促进学生心智发展上。
长乐城关中学贾泽民老师、闽清天儒中学吴振老师作为一线教师的代表,介绍交流了自己的教学、复习经验,综合他们的发言,共性的经验主要有:1.注重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关注知识体系,构建起知识框架。2.认真研读《考试说明》,制定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3.回归课本,在理解的基础上适当强调记忆,指导学生学会看书、做好笔记。4.利用专题开展复习。5.课堂注重留给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6.立足训练、培养解题能力,提高应考水平。7.注重抓中下层面学生,努力控制和降低差生数量和比例。
会议期间,与会代表分成8个小组对教辅材料的使用情况展开讨论,汇总各小组召集人汇报材料,与会代表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希望教辅材料题量、难度适中,形式活泼,能够提供适合不同教学阶段需要的不同类型的教辅材料。针对学科特点,建议试题以基础题为主,适当链接各地中考试题。平时练习注重生活性、情景性、探究性,毕业班的教辅材料要贴近考试说明,与中考有较好衔接。
福州二十五中兰波老师介绍了2008年中考命题情况、历史科教研员郑兰老师评析了2008年历史中考试卷,同时还介绍了福州地区老师参加省教学设计竞赛获奖情况和获奖作品,推广成功的教学经验供代表们借鉴学习。会议结束后,将会议的交流材料上传到福州教育学院历史学科主页供与会代表进一步交流、赏析。
综合本次会议的主要精神,对下阶段九年级历史教学与复习工作,与会代表形成以下共识:
1.重视历史,增强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历史教学应扎实做好日常教学工作,增强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1)在课堂上,教师要让学生准确、到位了解到过去发生的史实,并运用历史的意识、历史的思维、历史的观点来正确认识这些史实。(2)历史教师依据课程标准,有效地开发课程资源,准确地把握教学内容,并向学生准确地介绍教学内容。(3)教学的要求必须适当,与学生的心理、知识和思维的实际水平相适应,开展维持学生最佳学习心理状态的有效教学。(4)教师以转变教学方式为契机,大力实行以学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为主要途径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大胆给学生留足学习活动的时间、空间,最大限度地给学生创造良好的自学、思考、质疑、讨论的条件和机会,引导他们积极思维探讨,启发他们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使学生自己去创造性地获取知识,去主动地探求真理。(5)教学的最终目标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改变以往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在强调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学会学习的同时,也要无形中使学生形成正确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夯实基础,实现在新情境下灵活运用知识。
近年历史试题都十分重视对基础和主干知识的考查,对于这类知识的考查常常以创设历史情境的形式出现,并以能否灵活运用为最后目标。教学中要注重基础,狠抓主干知识, 对于基础知识的扎实掌握,应做到善于活化知识,并且能够学以致用。尽量把相互关联的知识从不同角度进行整合,以问题为中心,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所用教科书为参考,将学科重点知识划分成若干小专题进行整合,这是复习教学中实现由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的关键。
3.重视史料教学,培养学科学习能力。
学习历史,研究历史都离不开史料。近年试题基本都不是对教科书内容直接发问,而是要求学生在新情境下,运用学科知识,进行一定的思考后才能作答,它不仅有效考查学生阅读和理解材料,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迁移知识和综合分析等能力,而且引导学生关注人类生存与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问题,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阐释、评价、解决实际问题。但是学生往往对材料题望而生畏,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通过提供相关的历史材料或让学生自主地搜集历史材料,创造历史情境,引导学生辨析史料、理解史料、运用史料,通过学生亲历处理史料的过程,掌握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方法,培养学生处理史料的能力。从而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发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加强历史学习方法的指导,提升应试能力。
历史教学中,很多教师只注重对知识的传授,忽视对学生历史学习方法的指导,导致学生的解题能力低下。教师可通过以下方法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如:(1)要求学生掌握针对开卷考试学习方法,如学会运用目录、单元主题、课题、每课的小标题快速查找知识,定位考点,了解历史主题、历史史实和历史线索等。(2)注重平时训练。训练在立足双基的基础上,精选近年市质检、各地中考的经典试题适时地呈现给学生,给学生以适应性训练。(3)注重考后试卷讲评。
5.关注历史学科重点知识与时政热点的联系,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以现实生活中的重大问题和热点问题为复习备考的方向和重点,寻找重点与热点的结合点。要将热点问题落实到学科知识。具体方法有:一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就要紧密联系结合现实问题进行学习,掌握学习方法,养成思考习惯。二是在复习过程中可按照现实问题组成专题进行复习,进而落实学科知识,以学会广泛联系,养成洞察能力。三是关注长效性的热点问题,不仅要关注一年内与教学知识结合紧密的热点,更应关注那些长效性,事关我们的生存环境和国计民生的有重大影响的持续性热点。
6.关注正确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塑造健全人格。
近年中考试题大量增加了开放性试题的考查,开放性试题不仅具有内容丰富,思维发散,答案多元等特点,而且考查目标直指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学生在回答这些试题时,应以所学知识为依托,发挥丰富的想象,展示自己独特的个性与视角,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在学中培养健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