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福州40张候选名片简介
作者:Wenbo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5889    更新时间:2007-5-28

 

福州40张候选名片简介

    三山两塔:福州市中心区北有屏山,南面有于山和乌山,三山鼎峙,因此福州别称“三山”。于山和乌山都是福州城内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古迹甚多。于山白塔(原名“气恩多宝定光塔”)和乌山乌塔(原名“崇妙保圣坚牢塔”)是标志性建筑。屏山又称越王山,汉闽越王曾在此山麓建都城,明初起山顶建有镇海楼。三山两塔早已成为福州市区内的标志性地标。

    闽江公园:闽江自福州南部穿城入海。闽江公园系夹江而建的滨江公园,分为北园和南园。北园长55公里,由7个景区组成(西河园、锦江园、金沙园、望龙园、缤纷园、闽风园和闽水园),集亲水性、生态性、艺术性为一体,体现了独特的榕城风情;南园分为8个景区(江畔闲情、洪塘古渡、梦里田园、童趣天地、荷塘月色、十里花径、花乡广场、日沐椰风),其主要特点是原生态景观,而又充满文化韵致。闽江公园是福州现代化城市建设中新崛起的亲水空间,现已成为新型文化旅游区。

    青云山:景区位于距永泰县城10多公里的岭路乡,因宋代萧国梁高中状元而得名,是国内少有的火山岩峡谷地貌。景区面积47平方公里,拥有大峡谷、阶梯瀑布、原始植物园等独特景观。在大樟溪沿线自西往东约80公里地段间,依次分布有百漈沟、名山室、白马双溪、九天水帘、仙洞、方广岩、天门山、赤壁等10余处峡谷景带。青云山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4A级旅游区。

    泮洋石帆:位于海坛岛苏澳镇看澳村西侧500多米海面上,是海蚀石柱奇观。礁石底部是一组平坦、完整的岩石,两个石柱均由粗粒灰白色的花岗岩组成。东侧的高30、胸宽9、厚8;西侧的高17、胸宽15、厚8。两石柱底部近似四方形,直立在底座石盘上。远远看去,底座石盘像一艘巨大帆船,两块石柱象鼓起的双帆,在海面上乘风破浪。泮洋石帆奇特壮观,具有强烈的震撼力和吸引力,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海坛岛最具代表性的景观。

    泉:福州温泉分布地域广、数量多、埋藏浅、水质好,开发利用历史悠久,在全国各大中城市中独一无二,有“福州温泉甲天下”之美誉。在市区中心约有9平方公里范围的温泉分布带,郊区还有宦溪、贵安、樟城、白沙、雄江等数十处温泉分布。温泉对治疗各种慢性病、皮肤病效果甚佳。

    树:榕树已被命名为福州市树、福建省树。福州自晚唐以来称榕城,榕树文化源远流长,现在城区古榕、名榕、奇榕比比皆是。其堪称得“榕树王”者有三:一是市北郊森林公园内的榕树王,树龄近千年,树高20,胸围10,冠幅1330多平方米,造型匀称、壮观,居榕城树之冠;二是城中省府路裴仙宫内的“榕城第一古榕”,树高22,胸围14.4,为市区胸径最大的古榕;三是市南郊祥谦镇虎山村古驿道旁的王厝巨榕,树高238支大杈如龙蛇旋游而上,冠幅南北52,胸围17.5,居全省之最。

    茉莉花茶:福州从宋代已普遍种植茉莉花。茉莉花为常绿灌木,玲珑素洁,香气浓郁,被誉为“人间第一香”,是福州市市花。用茉莉花薰制的茉莉花茶,为福州特产之一,久负盛名。花茶有清热、解毒、镇痛等功效,产量和质量都曾冠于全国,是郊区农村的一大产业。远销海内外,至今福州尚有部分企业加工生产。

    榄:福州名果之一,种植历史在千年以上,主要产地为闽侯、闽清。主要品种有檀香、惠圆、碧玉、丁香、长营等。鲜食以檀香橄榄为最佳,加工品种有拷扁橄榄、五香果、甘草橄榄、蜜饯橄榄、橄榄汁饮料等十余种。该果具有生津、止渴、解毒、去痰利咽、助消化等功效,为居家旅游常备品,馈赠亲友佳品,畅销各地。

    三坊七巷:位于福州市繁华的八一七北路西侧,“三坊七巷”至今还较好地保存了唐宋以来形成的坊巷格局,是研究我国城坊建设历史的活化石,是全国大城市中心至今留存最好的历史文化街区。三坊七巷地处市中心,是南后街两旁从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条坊巷的简称。三坊: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在这个居民区内,坊巷纵横,石板铺地;白墙青瓦,结构严谨;房屋精致,匠艺奇巧,保留着丰富的文物古迹,浓缩了闽都古城的民居特色,是一座规模庞大的明清古建筑博物馆。

    上下杭街:两街建筑以清代及近代为主,代表福州从三坊七巷向仓山近代西洋建筑过渡时期的重要历史遗存。该地古为台江北岸泊船地,闽江流域物资集散地。清代以来商贾云集、行栈栉比,商帮会馆会聚,形成辐射全国各地乃至海外的网络。上下杭街作为商业与文化紧密结合的繁华商贸集中区,其建筑风格以传统的深宅大院为主,其中部分体现中西结合风格,独具特色。

    仓山西式建筑:鸦片战争后,福州作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仓山区内先后建有英、美、法、德、俄、日、荷等17个国家的领事馆或代办处,有汇丰、渣打等30多家外国商行,数十家西方教会建的教堂、学校、医院,以及一大批西式民居。其建筑及装饰风格多为东、西欧样式,如哥特式、罗马式、洛可可式等,有“万国建筑博览会”之称,具有十分珍贵的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破坏,仓山近代西式建筑亟待保护修复。

    宏琳厝:清代典型的江南富家大宅院,闽清县坂东古民居群的代表。宅院占地1.78万平方米,民居为两层半土木结构,规模宏大,设计科学,建筑考究。全厝计有大小厅堂35间,花圃25个,天井36个,风火墙36扇,水井4口,住房666间,四周围筑高厚的土墙,形成封闭的城堡。2000年拍成电视片,在国际电影电视节上为中国获取第一个“银屏奖”。

    林则徐:林则徐(17851850),福州人,字元抚,号少穆、石麟,晚号竢村老人、七十二峰叟。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中国向西方国家寻求真理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提出师敌长技以制敌等经世致用思想,为左宗棠、沈葆桢等所继承和发展,从而创办福建船政。作为爱国者和民族英雄的林则徐,领导了震惊中外的查禁鸦片的斗争。19876月,联合国决定以林则徐在广州虎门销烟结束之日626作为“国际禁毒日”。林则徐历官十余省,始终关心民间疾苦,整饬吏治,兴修水利,赈灾救民,扶苏经济,廉洁正直,不计个人安危荣辱,他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正是其崇高精神境界的写照。

    复:严复(18541921),福州人,原名传初,乳名体乾,后改名宗光,字又陵,号几道。福建船政学堂毕业后,首批留学英国。严复是我国近代史上最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和翻译家,是系统地将西方先进思想文化介绍到中国的第一人,是近代中国向西方寻求救国真理的代表人物之一,为清末维新运动奠定理论基础,曾任北京大学首任校长、上海复旦大学第二任校长。他翻译包括赫胥黎《天演论》在内的西方学者八大名著,其思想和学术成就极大地影响了近代中国的思想界。福州是严复故里,留有众多严复遗迹,福州应当成为宣传和研究严复的中心。

    心: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出生于福州隆普营,祖籍长乐市,“冰心”是她在19129月间在北京《晨报》连载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时的笔名。她是20世纪中国文学大师、伟大的爱国主义者、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她的作品影响了中国几代人,先后被翻译成日文、英文、法文、意大利文、捷克文、罗马尼亚文、俄文、黎巴嫩文、马来西亚文等,备受读者欢迎和喜爱。她始终关注祖国和人民的前途与命运,集母爱、自然、童心为其爱的哲学基础。

    陈靖姑:陈靖姑(904927)是福建民间普遍尊崇的一位妇女,其尊称有临水陈夫人、倾天圣母等,俗呼娘奶、临水奶。据记载,陈靖姑祖籍福州仓山下渡,嫁古田人刘杞为妻。相传靖姑曾赴闾山学法,一生“讲经行法,降妖伏魔,扶危济难”,尤以“救产护胎”著称。她年方24岁时,施法祈雨抗旱,为民除害,捐躯于古田县大桥临水。死后受人敬仰,崇奉为神。陈靖姑信仰应是古代巫文化和闽越文化融合的产物,历经千年长盛不衰,其影响力及于闽、台、浙、赣、粤、湘等省,远达日本和东南亚等地华人文化圈。世界各地共有1800多座临水宫庙殿,信众约8000余万人。

    马尾船政:1866年,左宗棠和沈葆桢在福州马尾创办福建船政,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建造舰船,创建船政学堂以培养人才,拉开了中国近代工业和科技发展的序幕,在中国近代科技、新式教育、制造工业和外交、翻译等方面都取得丰硕成果。船政史迹包括近代远东最大的石砌船坞、世界上最古老的轮机车间及绘事院等一系列建筑。福建船政开风气之先,成为近代中国海军的摇篮、新式教育的发祥地和远东最大的造船工业基地。在福建船政存在的40多年中,形成了影响深远的船政文化,造就出众多的杰出人才,创造出彪炳千秋的船政精神,即爱国创业、开拓创新、重教育才、勤奋务实等等。它们都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船政文化史迹成为福州主要的旅游景观之一。

    郑和史迹:明代航海家郑和(13711433)率领庞大船队七下西洋,是人类航海史上的壮举,它打开了中国通往欧、亚、非大陆的海上通道,极大地推动了中国与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对国际关系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都做出重大贡献。从1405年到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都从福州长乐太平港出发,因此至今仍留下众多郑和史迹,如长乐南山天妃宫、三峰塔寺、三清宝殿遗址(在其上已建有郑和史迹陈列馆)、十洋街、三宝岩、郑和井等。特别是郑和当年在南山天妃宫所立天妃灵应之记碑,详细记载了郑和下西洋的史实,是我国仅存的一块记载郑和航海史实的珍贵资料。

    黄檗寺:黄檗寺座落于福清渔溪镇联华村黄檗山主峰绛节岭之麓,是中国禅宗一大道场,也是日本黄檗宗的祖庭,在佛教对外交往与传播中发挥重要作用。清顺治十一年(1654),该寺住持隐元禅师应邀率知名僧俗东渡日本长崎,后在京都宇治建寺,也命名为黄檗山万福寺,日本公卿百姓受戒皈依者日众,隐元被日本天皇赐予“大光普照国师”尊号。因此,黄檗山临济宗成为日本佛教的主流之一。1979年起日本友人多次来祖庭瞻拜。1983年,日中友好临黄(临济与黄檗)协会组团来访,在该寺树“日本黄檗山万福寺开元隐元禅师东渡振锡之圣地”石碑以示纪念。

    黄乃裳:黄乃裳(18491924),字绂丞,号慕华,福建闽清人,是近代著名的爱国华侨领袖、民主革命志士,也是杰出的教育家。他创办了福建近代第一张报纸《福报》,积极宣传维新思想,参加戊戌变法,八次上书光绪皇帝。1900年,他第一个带领福州十邑乡亲一千余人,远渡重洋,拓荒垦殖,创建了南洋诗巫“新福州”垦场;他积极投身辛亥革命,率先响应武昌起义,领众光复福建,出任福建军政府交通司司长;他参与创办福州青年会书院等新式学校,促进了福建教育事业的发展。黄乃裳在福建地方史、华侨史、乃至中国近代革命史上,都占有重要位置。

    海交会:海交会是福建省举办的一年一度大型综合性对外经贸活动,是海峡两岸经贸交流的盛会。海交会又称“5·18活动,固定安排在每年518日开幕。由福建省人民政府、中国贸促会主办,福州市人民政府承办,以“促进两岸合作、加强经贸交流、展示海峡西岸”为主题。海交会前身是创办于1994年的中国福州国际招商月和创办于1999年的海峡两岸科技成果交易会,至今已连续举办8届,累计接待来自世界近百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国内近百个城市的十几万名来宾。海交会带动福州商贸、服务、旅游等行业的发展,得到业内人士的广泛认同和投资者的欢迎,在海内外客商中享有较高的知名度。

    东南汽车:东南(福建)汽车工业有限公司于19951123在福州成立,她秉承以两岸优势互补合作形式发展中华民族汽车工业的宗旨,具有“鹏起东南,行诸四海”的企业理念与雄心。由台湾最大的汽车企业裕隆企业集团所属中华汽车公司与福建省汽车工业集团公司福州汽车厂合资组建而成,注册资本6030万美元,总投资9982万美元,闽台双方各占50%股份,是迄今为止经国家正式批准成立的最大的海峡两岸合资汽车企业,主要生产东南得利卡、东南富利卡、东南菱帅等系列轻型客车、轿车产品。

    福耀玻璃:福耀集团是中国最大的汽车玻璃制造商,也是中国最大的汽车玻璃出口供应商。集团总部位于福清市福耀工业村,1987年创建,1996年组建为集团公司。目前总资产74亿元人民币,还设立了中国香港分公司并在美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俄罗斯及西欧、东欧等国家设立了省外商务机构,成为名符其实的跨国公司。“福耀”商标是中国汽车玻璃行业迄今为止唯一的“中国驰名商标”。福耀集团是国内同行业唯一具有多项技术专利的企业,被中国科学技术部认定为“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福耀集团还是我省第一家股份制改制企业,也是我省在中国证券市场第一批挂牌企业。

    福州熊猫世界:位于福州市区大梦山麓,与风景秀丽的西湖相毗邻,占地5公顷,饲养着世界珍稀动物——大熊猫以及与大熊猫分类地位研究相关的熊类、浣熊类,还有132022种留鸟、候鸟等。它是我国除首都北京和产地四川之外,东南沿海唯一的集科学研究、科普教育、旅游观光为一体的大熊猫移地保护园地。福州熊猫世界是全国、省、市科普教育基地、福建生物多样性环保中心、福建省青年科技教育基地、福建省未成年人定点教育场所、福建省定点旅游单位、福州市旅游风景区文明示范点。基地包括大熊猫馆、小熊猫馆、熊类展区、熊猫博物馆、熊猫影剧院、熊猫艺术馆、梦山蝴蝶生态区、国宝卫士园、儿童小乐园以及距市区25公里、海拔高度1000的古岭熊猫山庄等十个组成部分。熊猫世界以独特的科研驯化、大熊猫生殖生理研究、异种克隆大熊猫试验和配套的青少年科普教育设施而闻名中外。

    昙石山文化遗址:该遗址距今四五千年,文化内涵丰富,是中国东南沿海极具代表性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址,以它为代表的昙石山文化区域,是先秦闽族的发源地、福建海洋文明的发祥地。昙石山文化在华夏民族发展史中独具特色。1958年以来经8次考古发掘,先后出土48具先人墓葬遗骸以及1000多件陶、石、骨、玉、牙、贝等器物,这些文化遗物都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对于探索这一地区原始社会晚期社会历史与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除了昙石山外,在福建沿海、闽江下游及台湾地区均发现有类似的文化遗址,由此可以佐证闽台之间的文化联系。该遗址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目前正在重新修建中国昙石山文化遗址博物馆。

    开闽王遗迹:开闽王王审知(862925)自唐乾宁四年(897)继任福建观察使后,整顿吏治,招揽人才,任用贤能;招抚流亡,鼓励垦荒,兴修水利,发展生产;免除苛税,撤除关卡,扩大对外贸易;广设学堂,兴办四门学,搜集整理文献;同时扩大福州城池,奠定坊巷格局。他于后梁开平三年(909)受任中书令、福州大都督府长史,被封为闽王。他声言“宁为开门节度使,不作闭门天子”,福建因此有了近30年的安定繁荣局面。开闽王留下的史迹有闽王祠、闽王陵、开元寺、雪峰寺、鼓山涌泉寺、于山白塔以及经他倡导疏浚的福州西湖、内河以及城市布局。

    西禅寺:西禅寺名列福州五大禅林,为全国重点寺庙,位于西郊怡山之麓。传说该地原为汉朝王霸仙人修道之所,唐代咸通八年(867)改建为佛寺。寺内有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藏经阁、玉佛楼、观音阁以及客堂、禅堂、方丈室等大小建筑36座,占地7.7公顷。寺内原有唐宋荔枝树,因此每年的西禅寺荔枝诗会成为禅地独特的文化景观,驰名海内外。海外的新加坡双林寺、马来西亚槟城双庆寺以及越南的南普陀寺、二府庙、观音寺等寺院,都属西禅廨院,至今仍由西禅寺派僧常住管理。因此,该寺是福州与东南亚地区文化交流的窗口,每年都有许多高僧、信徒从海外登临参谒,成为古刹独特的景观。

    鼓山名胜区:鼓山风景区现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景区面积48平方公里,以涌泉寺为中心,外含有灵源深处、达摩十八景、般若洋、舍利院、屴崱峰、白云洞、鼓岭、鳝溪等10大片区。涌泉寺为全国汉传重点寺院,寺内文物古迹甚多;鼓山遍布历代摩崖题刻,真、行、草、隶、篆诸体皆备,堪称石刻书法宝库,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鼓山以其独特的风景名胜与文物古迹饮誉海内外。

    剧:即福州戏,被公认为福建最具代表性的剧种。若自明朝名臣、洪塘人曹学佺(15741646)家居20年期间组织儒林班算起,至今已有近400年的历史。闽剧流行于福州十邑,旁及南平、三明、宁德及港澳台地区,在东南亚和海外闽籍华侨聚居地区也十分盛行。20世纪初,闽剧班团遍布省内各个福州方言区,成为这些地区庙会活动和百姓休闲娱乐的主要形式,建国后参加全国性赛事活动,屡获大奖。闽剧是福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进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话:福州评话是福州曲艺的活化石。早在南宋时期,福州地区已有说书形式出现,到清雍正、乾隆年间已有评话刻本传世,并有评话艺人在民间演讲。福州评话有单口、双口之分,是福州方言区民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之一,其影响及于港澳台地区和东南亚一些国家的闽籍华侨聚居地,极受乡亲们欢迎。福州评话同样是福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06年荣登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历史上曲坛前辈“八部堂”、“三杰”、“三老”等的表演都成为福州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唱:伬唱与福州评话是姐妹花,2006年也荣登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以唱为主(区别于评话的讲唱结合),演唱形式十分灵活,可以一二人自拉自唱,亦可多人边唱边演。其曲目几乎都与闽剧、评话相同,但演出形式比评话热闹,又比闽剧简单,故成为福州方言区民众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伬唱最早在清初福州“洞中春”、“景国风”等民间伬社活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后来伬社班团遍布城乡,演艺人才辈出。20世纪中叶以后,筱龙凤、小小龙凤、林连官、陈润春等艺人均名闻遐迩。陈润春曾被邀赴美国演出,轰动旅美榕籍侨界。

    番:又称“十欢”、“十番伬”,是福州主要地方音乐。其乐器用笛子、逗管、椰胡、云锣、狼丈、大小锣、大小钹、清鼓等10种,后又增加笙、木鱼、檀板等,每种管弦乐器多用双数。十番曲调常奏的有《万年欢》、《千秋岁》、《朝天子》等100多首曲牌;打击乐曲牌有福套、禄套、寿套、喜套及流水各套。十番每社(队)二三十人,演奏方式有室内与室外两种,又有坐奏、行奏、舞奏之分。十番音乐旋律独特,节奏明快,跌宕起伏,音律和谐,悦耳动听。流行于福州、宁德、南平等地,还曾在上海、香港、南洋群岛等地巡回演奏,深受群众喜爱。

    寿山石雕:寿山石因初产于福州北郊寿山村而得名。石质光泽晶莹,脂润如玉,是雕刻工艺品的名贵石料。该石按产地分田坑、水坑、山坑三大类,依石质分100多个品种,其中田黄石被尊为“石中之王”,价赛黄金。寿山石雕已有1500多年历史,从清代起,雕刻艺术有大的发展,一是印钮雕刻和篆刻,二是佛像雕刻。其表现技法主要有圆雕、浮雕、线雕、薄意、微雕、透雕、钮雕、链雕、镂空雕和镶嵌雕等。作为福州传统雕刻工艺品,它历史悠久,蜚声中外,倍受收藏家青睐。寿山石被定为福建“省石”,又获评“国石”候选石,更加声名远播。2006年,寿山石雕还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产地晋安区获文化部“中国民间艺术(寿山石雕)之乡”称号。

    脱胎漆艺:脱胎漆艺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有着悠久的历史。它包括立体造型的脱胎漆器和平面造型的漆画两大部分。福州脱胎漆器是中国传统工艺品三宝之一,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鲜明的地方特色,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福州漆画采用黑漆、朱漆、透明漆、金银、蛋壳等材料和绘作、髹色、剔填、镶嵌、晕金等装饰手法,配以罩明、戗刻、打磨、退光等工艺手段,使画面产生深沉古朴、瑰丽神奇、韵味隽永的艺术效果,是“漆”与绘画艺术、造型艺术完美结合的产物,演绎出颇具传奇色彩的东方艺术。其独特的风格和技法,是其他画种所不能替代的。福州漆画始终占据着全国漆画领先地位。脱胎漆器和漆画都是福州漆艺的珍品,驰名中外。

    软木画:福州软木画品种繁多,有规模壮观的屏风、挂屏、大摆件,也有小巧玲珑的小摆件以及艺术与实用相结合的纪念品等,共有200多种规格、300多种花色品类,被海内外誉为“东方艺术珍品”,被列入我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以欧洲、西班牙等国进口、质地松软、柔韧而富有弹性的栓树皮为材料,经手工精雕巧镂,配制成山水、园林、花鸟、风光、名胜等半立体或立体的画面,成为独具一格的艺术品。这些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浓厚的民族特色,而且具有轻便、不变形、不脱胶、抗腐蚀等优点。许多工艺精湛的软木画佳作或由国家领导人作为高级礼品馈赠国际友人,或被国内外各大博物馆珍藏。《福州西湖》、《鹭岛风光》、《土楼奇观》等多幅大型作品,还被北京人民大会堂选作国家级会议场所的装饰品。福州软木画曾连续几届蝉联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的最高金杯奖。

    牛角梳:福州角梳是历史悠久的传统工艺品,被誉为“福州三宝”之一。它采用中国南方水牛角和北方的绵羊角为原料,加工工艺精细。一把角梳从原料制成产品,需经过25道工序才能达到色泽莹亮、光润如镜的程度。现在又增加的新品种,是在制成的角梳上运用传统漆画工艺技法,精心绘制上虎、豹、狮、象等10多种飞禽走兽和南国花草图案,画面生动,永不褪色,成为既实用又美观的工艺品,深受国内外顾客欢迎。福州角梳曾先后在巴拿马、美国、加拿大等国举办的“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牌奖和金盾奖。

    菜:传统福州菜肴是闽菜的代表,列入全国八大菜系之一。闽菜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唐末五代时,大臣翁承瓒奉命到福州册封王审知为闽王,王审知在南台新丰市堤设宴饯别,当时可能已有营业性菜馆和福州菜。到清末民国初,闽菜已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闻名海内外。如鸡汤汆海蚌、淡糟炒螺片、荔枝肉等皆名闻遐迩,聚春园的招牌菜“佛跳墙”更是风靡海内外。建国后,以“双强”(强曲曲、强木根)为代表的闽菜大师,曾被国家领导人指定为外国元首烹制闽菜,并屡屡荣获国家级大奖。

    福州风味小吃:福州风味小吃彰显福州地方特色,是福州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鱼丸、肉燕、蛎饼、鼎边糊被称为福州小吃“四大金刚”,令海内外福州人和远方来客齿颊留香,百尝不厌。历史上还演绎出传统的小吃品牌:如唯我鼎边、龙岭五炒粉、第一家羊肉线面、阿焕鸭面、木金肉丸、味和元宵、碧兰亭蛎饼、同利肉燕、依幼鱼丸、永和鱼丸等。福州风味小吃与福州民俗文化有密切关系,如春节要办春酒、吃春饼;元宵节要吃元宵丸;拗九节和二月二要吃甜、咸两种粥;清明要吃菠菠粿……每年立夏日,是福州以风味小吃为主的美食节日。这一天,家家户户磨麦粉,磨米浆,做煎饼,炊碗糕、井糕,煮鼎边糊,各自品尝自做的风味小吃,同时还与邻里互相馈赠、交流。

    佛跳墙:“佛跳墙”是一道著名的闽菜,相传距今已有百余年历史。此菜以十八种主料、十二种辅料制作而成。这些原料经分别加工调制后,分层装进绍兴酒坛中,与绍兴名酒调合,先以荷叶封口,而后加盖。嗣后用质纯无烟的炭火(旺火)烧沸,再经微火煨五六个小时而成。据说,此菜最初是由福州官钱局一位官员内眷所做。该官员设家宴请布政使周莲(19001906年间任),菜上桌后香味四溢,周莲一品尝即赞不绝口,旋命家厨郑春发仿制。一秀才作诗赞誉,有“坛启荤香飘四邻,佛闻弃禅跳墙来”之句,此菜遂以“佛跳墙”为名流传至今。现在聚春园大酒家已与新加坡、四川成都餐饮业合作,把佛跳墙品牌打到异国他乡。

    油:虾油又叫鱼露,乃用鱼虾精制而成,味咸,富含钙、碘、蛋白质、脂肪和其他矿物质。闽菜因虾油而蜚声海内外,许多闽菜的烹制都离不开虾油。福州的许多咸味小吃,若少了虾油,便失去独特的风味。传统的福州人爱吃虾油,因此,虾油产品出口到美国、日本和东南亚等地福州人聚居区。但年青一代福州人嗜好者有限。

 

文章录入:zhaoran    责任编辑:zhaor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