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冬”为终 “立”志为始
2023年12月18日国旗下讲话
初二(9)班 黄加源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初二(9)班的黄加源,今天我们要演讲的题目是《感知风俗,情暖冬至》。
“冬至到,冬至到;南汤圆,北方饺;暖暖和和吃一碗,保你耳朵冻不掉。冬至到,冬至到,敬祖宗,把墓扫;会亲访友拜老师,平安幸福乐陶陶。冬至到,冬至到,这一夜,最长了;甜甜蜜蜜睡一觉,明天太阳会更好。”哼着古老的歌谣,吃着汤圆或者水饺,感受季节轮回、时光交替,任那呼啸的山风抖落落日的余晖,不觉中,深冬的脚步已迈进了冬至的门槛,我们对寒冬做一次深情的回望。我们感慨白昼之短暂、世界之不平静,更觉岁月之美好。
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冬至过后,各地气候都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我国民间有"冷在三九,热在三伏"的说法。
既然冬至意味着难熬的严冬的到来,人们为何又要大加庆祝呢?这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东西方在这个问题上有着惊人一致的智慧。在西方,诗人雪莱说:“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在东方,老子说,物极必反,哀极必兴,否极泰来。
我们学过地理都知道,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过了冬至,白天就会一天天变长。古人对冬至的说法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杜甫的《小至》中有云:“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古人认为,自冬至起,天地阳气开始兴作渐强,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是大吉之日。据记载,在周朝和秦朝时代,就以冬十一月为正月,以冬至为岁首过新年。也就是说,人们最初过冬至节是为了庆祝新一年的到来。
冬至是万物静寂、一元复始的节令,先民们相信,只要人与自然同步感应,人们就会获得新的生机。因此,人们要一起吃热乎乎的饺子或汤圆,祛除寒意;妇女为家中的老人奉上新鞋履,称为"履长至";其意义是帮助老人过冬,并让他们以新的步履与时俱进,延年益寿;帝王祭天、民间祭祖,祈望来年能风调雨顺、人人能安康吉祥……
冬至是白天最短的一天,也是白天开始变长的一天。人生面对困境时又何尝不是这样?世界形势变化又何尝不是这样?事情的拐点往往在最低点开始攀升,只要我们牢记最可宝贵的希望,就如过了夜最长,昼最短的冬至,尽管气温日降,但毕竟昼渐长,夜渐短,终将春回大地。过了冬至,与其说是步入寒冬,还不如说是迈向春天,它能够散发出期望,散发出热情。读书的学子一天天都有了劲头,劳作的人们一天天都有了奔头,开车的师傅一日日都有了盼头,离家的游子们一日日都有了回家的念头,艰辛一年即将有新的收获,艰辛一年即将有了新的希望。如今俄乌战争仍在胶着,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冲突尚未结束,但世界人民坚信,和平的“冬至”曙光已经渐渐拉长,隆隆的炮声即将渐渐平息。传统的大年夜就要到了,年夜钟声可以带给我们每一个人吉祥和美好。太阳到了冬至点上,在距离太阳最为遥远的冬至日里,虽万物凋零,寒风凛冽,可瑟缩中压不住生长的跫音;虽寒风袭袭,棉衣加身,可我们的心里却温暖如春。冬日尚暖,情暖冬至,人心尚暖,回味无穷。冬至到,幸福到。愿你三冬暖,愿你春不寒,愿大家进步,愿祖国强盛,愿世界太平。
|